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职业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2:3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我市经济开发区始建于80年代,在开发区内立项企业有423家,有外资企业58家,主要以电子、冶金、机械、纺织、制药、橡胶、印刷、制酒、建筑工程、装饰材料等行业为主。经济开发区的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一直都在探讨之中。也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有待于逐步解决。笔者就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职业卫生管理对策作一浅析,旨在进一探索卫生监督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等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模式,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使开发区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保护工人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
1 开发区职业卫生现状
1.1 一般情况 开发区内企业以中、小型为大多数,一些企业立项后由于资金短缺或销路等未能上马或停产,已投产的企业中以棉尘、混合尘、苯、甲苯、二甲苯、丙酮、铅、甲醛、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主。作业方式以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主,少量手工操作,职工来源较为复杂,包括下岗职工、外地打工人员及附近农村农民工等多种职业人群,且流动性较大,人数不固定。
1.2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开发区成立以来,一些领导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以招商引资、经济开发为由,给予一些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在建设项日纷纷上马时,未找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不履行“三同时”预防性卫生监督手续,投产后也未将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纳入企业管理日程之中,由于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化学物的使用,新职业危害相继出现,严重危协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开发区还制定了一些特殊政策来保护企业,使卫生监督人员难以进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时,有些企业以必须经开发区管委会同意方可进行为名不予以接待,并通过各种形式搪塞和推委,使正常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很难开展,正常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得不到落实,给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没有实施监督检测的企业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盲区,今后可能会成为职业中毒及职业病的高发点,如再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难免今后会发生较大规模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3 存在的问题 开发区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及职业卫生技术报务工作覆盖率较低,纠其原因: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程度较差,不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如在进行卫生监督执法和技术服务过程中,一些企业以法人未在厂内别人说了不算为名,拖延或变相拒绝监督检查和技术服务工作;一些企业以技术产权保护为名,不愿意向职业病防治机构提供生产原料、辅料、副产品等情况;一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不愿让操作者更详细地了解自己所在岗位接触何种有害作业,对人体有何影响;在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进行健康检查时,一些企业以工人多为临时工,流动性大,人数不固定,企业季节性,间断性生产等为由,推托或拒绝体检。职业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不够,工人缺乏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观念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一些企业对所录用的工人不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也不进行就业前体检,使工人缺乏有关方面的知识,对职业卫生及技术服务工作不理解,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机构进行检测时,以没有活为名不进行配合,还有一些工人误认为浓度高就能多给保健费,而故意扬尘或加大一些有害物资的使用量,制造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场等。
2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对策
2.1 预防性卫生监督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效果评价相结合 在开发区内,严格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及时向卫生行政机构申报,这些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投资多少,卫生监督机构都要根据《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要求,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并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该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为企业提供科学、可靠的卫生学资料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卫生防护措施。
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并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做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保证从源头上基本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要求所招录的工人进行上岗的健康检查,严格控制职业禁忌证。对那些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职业危害较严重,且无较完善的卫生防护措施的企业,坚决限制其建设及生产。
2.2 经常性卫生监督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相结合 对开发区内已投入生产的企业,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进行严格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完善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要求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摸清底数,对有害作业种类,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劳动强度等要清楚,对作业场所有害物资的浓度、强度情况及现有与卫生防护措施使用情况要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
对开发区内企业职业卫生需求要清楚,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随着开发区内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化学品的不断增加,要逐步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口,提高对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种的识别和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水平,增加检测率。
要加强对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的定期健康体检工作,控制职业禁忌证,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预防与职业病有关疾病,指导企业有效的组织形式和作业方式来避免发生职业病,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岗位,要严格其浓度,作业场所要有醒目的警示标志,要有报警装置,要有紧急疏散、救治措施,要有快速清除毒物、防止发生二次中毒的方法,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2.3 卫生监督管理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推广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以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相结合 随着中央开发老工业基地战略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开发区内企业的数量会不断增多,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量都会随之上升,发生急、慢性职业中毒、职业病的危害性也随之增加,如何作好卫生防护工作将成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点内容。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要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指导作业合理推广防尘、防毒、防噪声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进行污染源的治理。根据工艺情况合理采用密闭作业、湿式作业,减少操作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对于实在无力资金投入防护设备的企业及由于工艺要求不能采用防护设备的作业场所,要定期发放与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帽、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耳塞等,保护肌体免于受到有害因素的侵袭。夏季高温作业、露天作业岗位要发放防署降温饮品饮料,经皮吸收毒物和夏季露天作业皮肤外露岗位,除了以工作服防护外,还要发放护肤用品加以防护。
2.4 卫生监督管理与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相结合 在开发区内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十分必要。教育的对象应包括开发区管委会决定政策的重要领导及负责安全卫生环保的工作人员、企业法人、企业中兼管安全卫生的工作人员、分管厂长、车间主任及一线工人等。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本企业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情况,岗位分布情况,如何对其进行防护,怎样合理使用防护用品等。教育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如请专业人员讲课,办学习班,录像,订阅杂志,利用宣传专栏,黑板报,宣传画,卫生知识读物,卫生知识竞赛等多种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新颖活泼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
通过教育使开发区的主要领导认识到开发区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严重性和做好职业病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发区经济发展同时,调整工作侧重面,重视提高环境质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认清地方保护主义更重要的要是要保护生产力,保护职工身体健康,这是促进开发区快速发展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使开发区企业法人知道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何种职业病,对工人健康有什么影响,能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自己在这项工作中负有什么法律责任;使一线职工了解劳动者有何种合法权益,应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通过教育使开发区内所有管理人员和工人做到人人讲卫生,个个懂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我市的开发区成为创利第一,环境优良,职工健康的现代化经济区。
2.5 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正确引起企业资金导向,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资金投入 目前,开发区内职业病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首先,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卫生防护设施资金的投入,用以改善作业环境,并投入适当经费,用于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检测及职工健康体验。
卫生监督执法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是深受的问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为了完善适应新形式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目前已进入市场机制,但不宜全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即使实行有偿服务,但实际上是补充事业经费的不足,工作中仍要坚持预防为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力争经济效益。但这种合理的收费仍被企业误认为是“乱收费”而给予反感和抵制。笔者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明显的福利性和社会公益性,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作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预防经费不足,给职业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各级政府应当加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增强国家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能力,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应当增加职业防治经费,确保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专项经费和国家及各级职业病控制机构经费落实,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期规划,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经费投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国家支持、企业投入相结合的多方位资金保障机制。
为了便于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费改税”设想,建议这部分经费由政府以向企业缴税形式纳入市财政,统一拨给职业病防治机构,这样既解决了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事业经费不足问题,又使企业易于接受。
根据中央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区域性经济腾飞之日,就是职业病防治工作再兴之时,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将制约其发展,从而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职业卫生监督机构的管理工作要做到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企业自身的职业卫生自律性管理要纳入企业日常工作之中,纳入开发区目标考核指标之中,控制职业病管理要制度化,系统化,程序化,使老工业基地在健康中发展,在发展中腾飞。
信息来源:职业与健康2005年2月第21卷第2期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