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采油厂生产性噪声对男工心电图影响的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1:3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摘要】为了解噪声对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对噪声作业场所进行了现场检测,计算各岗位作业人员噪声等效声级,对650名男性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对其心电图改变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520名非噪声作业工人健康体检的心电图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总体异常率高于非噪声作业工人,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不同等效声级噪声接触水平对体检人员进行分组,分别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比较,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不同等效声级噪声接触组之间心电图异常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传导异常、ST—T改变;本次体检人员不同的等效声级接触组之间,心电图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噪声作业;心电图异常率;等效声级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听觉系统的损害,也可引起非听觉系统的损害。目前,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已有较多的报道,对心电图的改变国内外至今无一致的认识。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作业都接触噪声,为了解油田采油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2008年3~4月我们对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并于2008年5月对其作业场所进行了噪声监测与评价;现对其必检项目心电图的改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噪声对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3~4月在我站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某采油厂职工1170人,其中噪声作业工人650人为接触组,年龄为23~49岁,平均年龄为(37.44±4.43)岁,接噪工龄为1~23 a,平均工龄为(13.00±3.63)a。不接触职业噪声的同厂行政及后勤服务人员520人为对照组,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7.30±4.60)岁;工龄为(1~24)a,平均工龄为(12.90±3.80)a。两组均为男性。两组年龄、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排除有心、肾、呼吸及循环系统器质性疾病史者。

    1.2 方法

    对接触组人员工作场所进行测定并了解其工作时间、个人防护等情况。测定点的设置及测定按照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有关规定进行,每个场所设3个测定点,取平均值,对噪声超过85 dB(A)的作业场所做频谱分析。噪声测定仪器为国产的HS6288B频谱分析仪,经省质量技术检验测试中心检定。

    职业体检:受检的接触组650人均为脱离噪声作业24 h后进行,所有受检人员1170人体检项目包括询问职业史、既往史和家族史、症状询问、内外科常规检查、耳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测定、纯音听阈测试、B超、心电图等检查。

    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AC—1200全自动心电图仪,受检者检查前静坐片刻,以保证心率不会因活动而过速,取平卧位,按常规在四肢及胸导联位置涂上少量盐水,连接导联线,排除肌电干扰常规描记12导心电图。其结果采用仪器自动分析与人工分析两种方法判断结果并写出报告,人工分析由2名具有心电图诊断资格的中级以上专职诊断医师,依据《临床心电图学》标准进行诊断分为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后者包括心律失常、传导异常、房室肥大及高电压、心电轴偏移、ST—T改变等相关异常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心电图异常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劳动卫生学调查

    本次主要对该采油厂的计量站、增注站和联合站共28个噪声作业场所进行了噪声测定,所测岗位声场分布均匀;每个岗位均设置了相对隔离的值班室,值班室设置双层玻璃观察窗,墙壁、天花板有吸声板;工人配发了耳塞,但职工工作中均未佩带;倒班制度实行四班三倒制,每班工作8 h,工作期间每小时到泵房巡视1次,每次15 min,每班设备保洁用时约1 h,各岗位每天在泵房的时间140~180 min,其余时间在值班室。

    2.2 工作场所检测情况

    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检测,共测定了28个岗位的68个场所:其中值班室31个场所,噪声超过75 dB(A)的6个;检测泵房37个场所,全部超标,最低92.4 dB(A),最高105.7 dB(A)。按照GBZ/T189.8—2007的计算方法,根据各岗位接噪时间及检测结果,分别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结果在83.2 dB(A)~89.7 dB(A)之间,超过85 dB(A)的有23个岗位,频谱分析显示,各作业场所噪声均为以中、高频为主的宽带噪声。对对照组22个办公场所进行噪声检测,其中办公室15个,楼道7个,各检测点噪声均低于75 dB(A)。

    2.3 心电图的体检结果

    两组工人心电图改变的比较见表1。

    

    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的204人中,计量工10人,注水工91人,泵工103人,按照所接触噪声的不同等效声级分组,比较各组受检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见表2。将不同等效声级噪声接触组之间心电图异常率进行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职业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认为长期接触噪声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1],但对心电图的变化国内外至今无一致的认识。国外有的学者认为长期接触噪声可致心率变化、心肌结构异常,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冠心病等[2]。国内有的学者认为噪声接触后,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增高,或出现传导阻滞、ST—T异常呈缺血型改变等[3]。唱斗等[4]的研究显示噪声接触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窦性心律失常、传导异常、ST—T改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杨叔乐等[5]的研究也发现噪声作业工人的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本次的调查结果与以上观点基本一致,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为窦性心律失常、传导异常、ST—T改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噪声的影响有关。

    也有学者认为噪声对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主要是在接触初期,不随着积累噪声暴露量的增加而上升,似在接触噪声初期心电图改变更明显,认为可能是在接触初期与机体适应或应激性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后随接触时期的延长机体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有关[6]。佘晓俊等认为人体暴露在一定强度的噪声下,可引起儿茶酚胺类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合成释放增加,通过α1、β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3],从而引起一系列心电图改变。

    本次现场检测及体检结果表明,该单位各作业场所噪声超标,噪声接触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职工心血管系统造成了一定影响。然而不同等效声级噪声接触组之间却没有显著性差异,未发现剂量一反应关系,可能与监测场点、体检人数较少有关,有待在今后工作中长期观察,做进一步的分析。

    建议该厂对作业场所进行整改治理,防噪降噪,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以入厂培训、板报、警示牌等多种形式,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的使用管理,做好上岗前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工作,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移民,赖建民,宋安华,等. 职业性噪声暴露对个 体动态血压和心电图的影响[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4):235—236.

    [2]van Kempen EE,Krlaize H,Boshuizen HC,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oice exposure and blood and chemicheart disease:a meta analysis[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EHP),2002,110(3):307—317.

    [3]佘晓俊,吴名权. 噪声对心脏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2):146—148.

    [4]唱斗,梁武,王生. 高频稳态噪声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调查[J]. 中国职业医学,2003,30(2):25—27.

    [5]杨叔乐,张辉,江建梅,等. 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02,18(9):28—29.

    [6]龙云芳,李昌吉,乔蓉,等. 纺织噪声对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 职业卫生与病伤,1998,13(2):79—81.

    信息来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9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