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矽肺患者无通气期安全时限临床观察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1:2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摘要】为比较矽肺患者与心、肺功能正常者全麻诱导后无通气期安全时限的差别,选择拟行大容量肺灌洗术的Ⅰ~Ⅲ期矽肺患者48例为矽肺组,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年男性患者35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自主呼吸状态下,平静吸氧5 min完成自主呼吸预氧合,然后于1 min内快速静脉注射2,6-二异丙基苯酚注射液2 mg/kg,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1 mg/kg,待自主呼吸消失后移除吸氧面罩,同时静注维库溴胺注射液0.1 mg/kg确保自主呼吸消失,保持气道向空气开放(不接麻醉机停止通气),直至脉搏氧饱和度(SpO2)降至92%为止。记录每例患者自主呼吸消失至SpO2降至95%、92%的时间。结果显示,矽肺组患者较对照组年轻,但血红蛋白(Hb)显著高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消失至SpO2降至95%、92%的时间,矽肺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矽肺患者较心、肺功能正常者无通气期安全时限明显缩短,说明其氧储备能力下降,全麻下大容量肺灌洗时应高度警觉SpO2变化。
【关键词】矽肺;无通气期;肺灌洗
矽肺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且随着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此类病人将日趋增多[1]。由于长期接触粉尘,矽肺患者肺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损害。但其肺的储备功能是否有明显降低,全麻诱导后无通气期的安全时限是否更短,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拟对这类患者无通气期安全时限进行观察,以期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Ⅰ~Ⅲ期矽肺患者48例为矽肺组,均为男性,年龄为25~54岁,体重为53~82 kg,拟在全麻下行大容量肺灌洗术;另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男性3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30~71岁,体重为51~86 kg。心肺功能异常和体重指数大于24者不列入本组观察范围。
1.2 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作屏气试验和肺功能检测,并计算体重指数。两组患者术前均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广东邦民药业有限公司060830)0.1 g、阿托品注射液(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0602131)0.3 mg。常规行心电、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060801)0.03 mg/kg,
在自主呼吸状态下经麻醉机面罩平静吸氧(5 L/min),5 min作预氧合,SpO2均达到100%,继后1 min内快速静注2,6-二异丙基苯酚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0606043)2 mg/kg,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上海浦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060101)1 mg/kg,待自主呼吸停止、充分肌肉松弛后,快速行气管内插管,并同时静注维库溴胺注射液(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0608011)0.1 mg/kg、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060701)2μg/kg,以防自主呼吸恢复,保持气道与大气开放(不接麻醉机),观察SpO2变化,当SpO2降至92%,立即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恢复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记录每例患者从自主呼吸消失至SpO22降至95%、92%所需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年龄明显较对照组年轻,分别为(35.6±5.9)岁和(53.0±11.8)岁;肺瑰能方面矽肺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0/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91.7%患者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屏气试验小于30 s者矽肺组31例,对照组。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矽肺组和对照组的体重指数分别为23.00±1.92和21.93±1.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患者Hb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13±13.10)g/L和(137.77±14.42)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主呼吸消失至SpO2降至95%的时间矽肺组为(307.81±63.00)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5.17士84.0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O2降至92%的时间矽肺组为(344.33±66.87)s,亦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7.29±86.98)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矽肺是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全身性病变,目前已成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防治不当将直接导致劳动力丧失。全麻下大容量肺灌洗(WLL)作为矽肺治疗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1]。全麻诱导快速双腔支气管插管,并成功进行肺隔离是WLL实施的首要保证。相对单腔气管导管而言,双腔管插管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双接头连接,实施肺隔离,管道固定),耗时较长。因此,熟悉该类患者无通气期安全时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有学者研究发现,诱导前采用面罩平静自主呼吸吸氧5 L/min,3~5 min,可达到肺内良好的氧储备[2]。本文两组患者均采用此法进行预氧合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在完成预氧合行快诱导使自主呼吸消失后,矽肺病人SpO2降至95%、92%的时间
明显短于心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患者。对照组SpO2降至95%、92%的时间分别为(355.17±84.02)s和(387.29±86.98)s,短于冯永义[3]报道的(496.00±16.43)s和(507.90±120.27)s,分析可能与预吸氧方法不同有关。本文采用自主呼吸状态下预吸氧,不给予面罩正压辅助通气;而其他报道采用了除自主呼吸吸氧外,还在自主呼吸消失后行控制呼吸3 min,进行更充分的给氧去氮。此外,选用SpO295%作为第1预警点是考虑氧离曲线变化特点,SpO2由100%降至95%,系缓慢平台期;而SpO2从95%降至90%,系陡直斜坡。将SpO292%作为第2预警点,是因矽肺患者一旦SpO2低于90%恢复很慢,当SpO2降至92%及早
恢复供氧,有助于防止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
对照组选择平静状态下屏气时间短于30 s,体重指数超过24者剔除,是为了排除心肺功能异常、肥胖等对氧储备的影响。有文献报导充分吸纯氧,血液氧储备增加能力有限[4],而肺作为主要储氧器官,可使储氧能力增加近6倍,因而肺功能好坏直接影响机体氧储备能力。Cowie[5]对78例男性金矿工矽肺患者肺功能跟踪研究发现,矽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比非矽肺组快,且病变越严重,肺功能下降越明显。事实上矽肺患者平素表现出的胸闷、气短、胸痛、咳嗽亦均与其存在肺纤维化、局灶性肺气肿、肺容积减小、胸膜增厚等病理改变有关。本组矽肺患者全麻下无通气期安全时限较短,主要原因与其肺功能受损有关。矽肺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是机体因肺功能损害的代偿途径。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矽肺患者与心肺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氧储备能力下降,无通气期安全时限明显缩短。提示,矽肺患者全麻下大容量肺灌洗治疗时,应高度警觉SpO2的变化,必要时对双腔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肺隔离等操作步骤可分阶段完成以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德鸿. 我国矽肺防治50年[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9. 17(5),258.
[2] Nimmagadda U,Chiravuri SD,Salem MR,et al. Preoxygenation with tidal volume and deep breathing techniques:The impact of duration of breathing and fresh gas flow [J]. Anesth Analg,2001,92(5):1337—1341.
[3] 冯永文. 国人全麻诱导时无呼吸的安全时限再评价[J]. 河北医药,2000,22(9):660—661.
[4] 刘俊杰,赵俊. 现代麻醉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65.
[5] Cowie RL. The influence of silicosis on deteriorating lung function in gold miners [J]. Chest,1998,113(2):340—343.
信息来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7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