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首页 > 职业危害

南方冬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特点和护理对策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0:4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2
安全评价推荐

    【关键词】南方 冬季 急性 一氧化碳 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国南方冬季发病率较高,占中毒性疾病中的第二位,仅次于食物中毒,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抢救,重则危及生命,轻则留下缺氧性脑病等后遗症,是严重危害人们群众身体健康的中毒性疾病。因此,加强南方冬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特点和护理对策的研究是现代医疗护理的重要课题。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3月我科急诊入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共45例,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32岁。23例因南方冬季特殊的气候造成中毒;14例在家中沐浴时中毒;8例因在密闭的室内烤火中毒;其中3例在家中沐浴时中毒,因发现太晚,来院时呼吸、心跳停止。


  2  发病特点分析 


  2.1  南方冬季特殊的“南风天”是常见诱因  “南风天”俗称“水南天”,其特点是当气温波动在12~24℃,湿度在60%~90%,风速1~2级的气候下,南方大部分地区都笼罩在严重的湿气中,不仅室外湿度大,室内湿度也大,连墙壁上都渗出水珠,遇到这种气候,为了防止室外湿气进入室内,大部分居民都紧闭门窗,加上城市居民大多数都是使用煤气,在这种紧闭门窗,室内不通风的环境下使用煤气,那么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率成倍地增加,我科仅2006年2月13日仅1天时间就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11人,因为这天是典型的南风天,室外湿度高达80%~90%,气压770mmHg,风速1级,在这种气候下,人们即使在室外都会感觉头昏,浑身不舒服,何况在室内使用煤气又紧闭门窗,因此,南方冬季特殊的“南风天”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诱因。


  2.2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早期症状不典型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早期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相似,故易混淆,而被忽略。而一氧化碳中毒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为氧疗,一旦误诊为食物中毒,在治疗上易延误时机,从而加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和发展。


  2.3  不能早期发现  从本组病例分析,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早期发现。本组3例死亡病例均是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6~8小时甚至12小时才被发现,而发现时已为时已晚。因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缺氧性疾病,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脑细胞缺氧仅4~6分钟将产生不可逆的脑死亡[1]。因此,早期发现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3  护理对策


  3.1  护理评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情急,危害大。对此类病人,护士应具有超前意识,从院前急救至病人入院起,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一氧化碳接触史,对病情做出判断,如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循环状况是否良好,意识水平如何,在众多的症状中分辨出轻、重、缓、急,并能采取预见性护理防护措施。


  3.2  协助医生收集诊断数据  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食物中毒症状相混淆,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诊断的难点所在,护士有义务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如生命体征的监测,正确快速采集各种标本,详细询问病史,充分运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从众多的病史中找出与本病有关联的情况,为医生做出早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这也是护理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给氧。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随时清除病人口鼻内分泌物,及时吸痰。氧气吸入采用鼻塞法,流量4~6L/min,且由于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迅速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又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2],故纠正组织缺氧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院前急救至高压氧治疗后,氧疗过程始终要给予。


  3.4  加强预见性护理  在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进行抢救及护理的同时,应随时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如脑水肿、肺水肿及心肌损害,应尽早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准备好所需的抢救物品。


  3.5  防治继发感染  加强护理,防止肺部、尿道的继发感染及褥疮。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翻身,每2~3h翻身一次,可预防褥疮。翻身时轻叩背部,有利于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对留置尿管的患者,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每日进行会阴部护理,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3.6  加强心理护理  有些患者情绪不稳,精神紧张,而引起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失眠、或表现为焦虑、抑郁、表情淡漠等,结合患者不同情况,排除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心肌损害,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情况,消除患者对本病的恐惧心理,以提高临床疗效。


  3.7  加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健康教育  对广大群众进行一氧化碳中毒防范知识的宣传,使他们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技术是当前医疗机构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也是减少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遇到南方冬季特殊的“南风天”气候环境下,应教育广大群众在这种气候下不要关闭门窗,更不能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使用煤气,另一方面发生中毒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呼救,以获得更高一级的医疗救护[3],只有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4  小结
   
  我们在对4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进行抢救和护理的同时,认真分析其发病特点,并针对其发病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成功率。同时我们也发现加强一氧化碳中毒防范知识的宣传,也是减少其发病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万强,张红宾.急性中毒防治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2005,11(1):59-60

  [2] 陈昭典.急性中毒的救治[M].全科医学临床治疗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25

  [3] 张军根,章天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4):280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