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职业有害因素对女工健康的影响

发表日期:2011-05-04 09:06:0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生产发展的需要。妇女由于其生理特点,在参加生产劳动过程中,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下除与男工同样有发生职业病的危险外,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还可能受到特殊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妊娠及哺乳而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发育与健康。

  一、妇女的解剖、生理特点

  女性体型与男性有明显的不同。女性肩窄臀宽,骨盆敞而浅,骶骨胛不突出,扩大了骨盆入口。脊柱腰段长而弯曲,以致胸骨剑突与耻骨联合距离较大。这些都有利于妊娠和胎儿的分娩。女性肌肉不如男性发达,肌肉重量仅占体重的32%~39%,然而女性的皮下脂肪发达,约占体重的20%~25%。肌力的大小与肌肉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女性的肌力要小于男性。生殖器官结构上的差别是男女性解剖上最明显的差别。妇女的内生殖器官位于骨盆腔内,因此,当劳动用力时腹压增加,可能影响子宫在骨盆腔内的位置。

  生理机能如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男女之间也存在性别差异。血液量男性每公斤体重为81.3毫升,女性则为67.2毫升;红细胞计数男性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约有400万~500万,而女性则为350万一450万;血红蛋白含量男性每100毫升血液中含12克~15克,而女性则含10.5克~13.5克;心脏每次跳动搏出的血液量以及深呼吸时的肺活量,女性均小于男性。人体在进行体力劳动时,身体对氧的需要量增加,由于女性吸入氧气和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都低于男性,即使进行同等强度的劳动时,女性每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都要比男性快,以增加心跳和呼吸的频率来适应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所以当进行同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时,女性机体的负担往往大于男性,对重体力劳动的适应能力也不如男性。

  女性生殖机能是指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女性特有的生理机能。这些生理时期,机体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对作业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而职业性有害因素又影响女性特有的生理机能。

  二、职业有害因素对女工健康的影响

  (一)负重作业和重体力劳动

  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负重作业的女工,月经不调较为多见,附件炎的发病率也较高,孕妇负重作业或劳动时过度用力,有引起流产和早产的危险。慢性肌肉劳损、慢性肩周炎和慢性腰腿痛在长期从事负重作业和重体力劳动的女工中也很常见。

  妇女从事负重作业时,劳动保护非常重要,要切实做到:

  1.对所负重量应有一定限制,单人负重量一般不得超过25公斤;两人抬运时不得超过50公斤。

  2.制定合理的劳动制度,规定工间休息,规定一个工作日内的累积负重时间。

  3.限制不适于重体力劳动的女工作业,如患有子宫后倾或子宫下垂、慢性附件炎、有痛经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女工不要参加负重作业或重体力劳动。

  4.加强经期、孕期、产后期的劳动保护,如对孕妇和乳母的负重作业应有一定的限制,负重次数不超过2次/时,负重不超过10公斤/次;不断重复负重时,负重量不超过5公斤/次。

  5.改善劳动条件,搬运工作力求机械化,减轻劳动负荷。

  (二)女工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女工在参加劳动生产中,可能广泛接触各种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对女工健康,尤其是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1.化学物质对月经的影响。

  化学物质影响女性生殖机能,最为常见的是引起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综合症: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也可表现为月经过少综合症:月经血量减少,经期缩短,周期延长。此外,也有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或痛经。

  影响女性月经的工业化学物质有70多种,常见的为铅、汞、砷、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菸硷、三氯乙烯、苯乙烯、氯丁二烯等。月经不调在年轻的未婚女工中较为多见,多数为暂时性,往往在女工参加工作后最初半年内出现,以后逐渐恢复正常。月经不调持续较长时间,半年以上甚至数年,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中毒的女工。月经不调有时可能是慢性中毒的征兆之一。接触化学物质还可能使女工更年期提前,更年期综合症发病率增高,甚至出现早发绝经(不满40岁时就已绝经)。

  2.化学物质对妊娠及胎儿发育的影响。

  以性腺为靶器官的化学物质,可以直接损伤卵细胞、抑制受精而导致不孕。但是,妇女不孕的原因很多,而且是夫妻双方的问题。因此,不能轻易地认为不孕与接触某种化学物质有关。

  许多化学毒物对妊娠有不良影响。接触工业毒物的女工,妊娠早期易出现妊娠呕吐,在妊娠后期易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接触二硫化碳、己内酰胺、氯乙烯的女工,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病率都增高。

  化学物质进入母体后,有的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才眙儿发生毒作用。化学物质具有胚胎毒性作用时,可干扰胚胎或眙儿的正常发育,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而发生流产或死胎。有致畸作用的化学物质,还可以使胎儿出现体型或内脏畸形,或机能的缺陷,如智力低下等。化学物质还可以使胎儿发育迟缓,或使新生儿生活能力低下而导致死亡率增高。目前,经动物实验证实,有100余种工业毒物和农药具有胚胎毒性,但在人体上获得证实的还为数不多。据报道可引起流产和早产的工业毒物有铅、汞、砷、磷、锑、镉、二硫化碳、氯仿、乙醚、氯丁二烯等;能引起胎儿发育不良(包括智力低下)的工业毒物有铅、甲基汞、砷、麻醉剂气体(乙醚、氯烷)等。

  此外,乙烯雌酚已被证实有经胎盘致癌作用。

  3.化学物质对授乳机能的影响。

  许多化学物质可以从乳汁排出,如铅、汞、钴、氟、溴、碘、砷、苯、二硫化碳、菸硷、三硝基甲苯、氯丁二烯等。母乳排出毒物是使乳儿接触毒物的重要原因。母源性儿童铅中毒在我国已屡见报道。有人还报道,接触铅、苯、汞、有机磷的女工,与对照人群比较,其乳儿的患病率增高。

  (三)物理因素对女工健康的影响

  1.噪声。

  强度较大的噪声[噪声强度超过100dB(A))对月经有影响,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接触噪声的女工,妊娠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病率增高。

  2.振动。

  在全身振动的影响下,月经不调及自然流产率增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分娩时子宫收缩无力、胎儿宫内窒息等发病率也有所增高。全身振动可影响盆腔内器官的血液供给,从而影响子宫的供血和胎盘血液循环,容易使盆腔炎症加重,出现痛经和影响胎儿发育现象。

  3.电离辐射。

  X射线、丁射线等辐射可对卵巢造成损伤,小剂量辐射往往出现功能性改变,发生月经稀少或闭经等现象。300伦以上的照射可对卵巢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女性丧失生育能力。放射线直接照射发育中的胚胎时,可致先天性缺陷的发生。因此,育龄妇女接受医学检查施行腹部照射时,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后10天内进行,遵守放射卫生防护的“十日法则”。

  4.高温与低温。

  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高温可使动物动情周期发生变化。在暑期炎热季节,家畜不易受孕,这可能由于高温影响受精卵发育的结果。故有些国家规定女工不应参加高温作业。

  低温下,皮肤血管收缩,内脏充血,易使痛经加剧,故女工在月经期不宜参加低温作业。

  5.其它有害职业因素。

  (1)缺氧。缺氧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有些学者认为,妊娠早期发生麻醉剂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因为缺氧而引起胎儿的先天性缺陷。有造成急性缺氧可能的作业,对孕妇应列为禁忌。

  (2)立位作业。长期立位作业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影响静脉血的回流,下半身血流郁滞,子宫等盆腔器官充血,容易发生痛经。此外立位作业时,下肢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往往还会出现小腿和脚部水肿,出现沉重感及疼痛等症状。长期从事立位作业的女工,还容易发生扁平足及下肢静脉曲张,子宫位置异常(后倾或下垂)等病症。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