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分析11
某化工厂于1999年6月创办,企业注册资金为58万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职工25人,产品有无色促进剂、洗衣粉、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企业建有一个南北向4开间单层砖混结构的生产厂房和其他辅助用房。生产厂房内设3个车间:东面一间是过氧化甲乙酮车间、西面一间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车间、中间两间是洗衣粉车间。过氧化甲乙酮车间为一统开间,只有南面一扇双开门,西面靠南墙有一过道与其他车间相通,合成、过滤、配制、包装等均在这一开间内,没有任何隔离。过氧化甲乙酮(MEKP)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车间的厂房及工艺设备系自行改造、安装,均未经具有化工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安装。
2002年某月某日上午7时30分,过氧化甲乙酮车间1号釜开始生产第1批号产品。8时30分,2号釜开始生产第2批号产品。当天上午回收来的10桶(250 kg)不合格过氧化甲乙酮(退货产品)临时堆放在邻间的洗衣粉车间内。约12时,2号釜开始生产第5批号产品。此时,在配制作业点上有21桶(525 kg)半成品,在合成釜西侧地面手推车上有275 kg成品。12时25分左右,运料工袁某看到2号釜加料口冒出大量桔黄色烟雾并冲出料液,瞬间燃烧爆炸,大约15 min后,洗衣粉车间发生更猛烈的爆炸,除西面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车间外,整个厂房坍塌,造成过氧化甲乙酮车间当班的4名作业人员死亡。
该起事故的原因如下:
(1)直接原因:
①操作不当使合成釜内物料剧烈反应导致冲料,在釜外发生可燃性气液夹带物产生静电火花引起可燃性混合气体燃烧爆炸。
②车间结构不合理,从而使可燃性混合气体燃烧爆炸导致车间内存有的约800 kg过氧化甲乙酮成品和半成品发生持续燃烧。
③临时堆放在邻间的10桶不合格过氧化甲乙酮遇爆炸和持续燃烧,产生分解,发生更猛烈的爆炸。
(2)间接原因:
①车间厂房及工艺设备均未经具有化工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安装,不具备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②企业没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大部分作业人员没有经过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教育,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差。
③政府有关基层组织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严重事故隐患没有给予有力的监督和及时查处。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工厂造成事故的危险物质为_危险化学品类别。
A.爆炸品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易燃固体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2.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类别的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有很多种,其中_不是
该类别的典型危险特性。
A.强氧化性B.强腐蚀性C.助燃性D.易分解性
二、多项选择题
3.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进行储存时要有相应的审批条件,下面_为必备的审批条件。
A.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B.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C.有符合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D.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E.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相应的培训证书
三、简答题
4.对每起事故进行分析时,通常都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那么怎样区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呢?
5.如果让你来写该起事故结案归档材料,那么你认为事故结案归档材料应该包括哪些资料?
6.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从业单位)》,结合上述案例材料,该工厂在编写应急预案时,主要步骤有哪些?
事故案例分析12
2003年某月某日,昊某等6人所在的某乡镇煤矿露天矿场进行爆破时,共打炮眼8个,但装药引爆时只响了6个,其余2个炮眼未爆。10分钟后管理人员认为这2个未爆炸的炮眼不会再爆炸,即让吴某等6人进人采矿面作业。吴某等6人提出必须把瞎炮眼中的炸药排出来,否则不能证明是瞎炮。管理人员命令其马上采掘,吴某等6人坚决不进采矿面作业。为此,矿领导以昊某等6人不服从管理,未完成当天采煤任务为由,扣发每人当天工资和当月奖金计650元。昊某等人认为:其未完成当天采煤任务是因为采煤现场有未爆炸的瞎炮,他们不敢进人现场,无法进行采煤作业,因此请求煤矿补发工资和当月奖金每人计630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安全生产法》第三章规定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是错误的叙述。
A.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无条件服从管理
B.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C.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D.从业人员应当增强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安全生产法》第三章规定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是错误的叙述。
A.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B.从业人员有权停止作业及撤离作业现场
C.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D.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治职业危害的事项
二、多项选择题
3.按照《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_等权利。
A.接受职业技能培训B.要求提高劳动报酬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4.根据《劳动法》规定,吴某等人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他们可以依法采取_等手段,也可以协商解决。
A.提起诉讼B.申请调解
C.申请仲裁D.问题没有解决前,要求暂停工作,照发工资
三、简答题
5.你认为吴某等人“煤矿补发工资和当月奖金”的请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6.根据《劳动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是什么?
事故案例分析13
某电厂主要生产工艺有: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煤系统,燃煤用汽车运往贮煤场,厂内有氢气储罐6个,每个24立方米,柴油储罐2个,每个罐2000 立方米;2个汽油储罐,每个20 m3。
一、单项选择题
1.重大危险源限定与—有关。
A.危险物质储存方式B.环境温度
C.环境压力D.危险物质的数量
2.在限定重大危险源时,要考虑_。
A.各种危险物质的储存间距B.危险物质的通风条件
C.危险物质的防雷设施D.危险物质的防潮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
3.重大危险源有_。
A.汽油储罐B.氢气储罐C.柴油储罐D.贮煤场
4.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如发生事故将有可能涉及—。
A.火灾B.其他爆炸C.车辆伤害D.淹溺
三、简答题
5.该电厂中,哪种物质属于自燃性物质?
6.如果燃煤含硫,那么硫属于何种危险物质?
事故案例分析14
2006年1月29日14时巧分,林州市临淇镇已停产整顿的梨林花炮有限公司库房发生爆炸,导致其附近的老君庙倒塌,造成16人当场死亡,之后在现场清理和救治过程中又相继有20人死亡。共造成36人死亡,8人重伤,40人轻伤。“1?29”林州花炮库房爆炸事故原因和经过已查明:3名男童在老君庙燃放鞭炮玩耍时,其中一人将一支称为“怪炮”的鞭炮点燃后,从该仓库的通风口扔人库房,引燃了库内存放的鞭炮成品和半成品,之后库房发生爆炸。梨林花炮有限公司存放烟花爆竹不当,也是造成这次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目前这起爆炸事故已被立为刑事案件进行查处。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确定限定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的危险源时,应考虑_。
A.花炮数量B.库房质量C.库房位置D.库房结构
2.事故调查时,需考查
A.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工艺B.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生产原料
C.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销售去向D.库房的破坏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
3.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_。
A.位置合适B.位置严重违章C.应安排专人看管D.应远离老君庙
4.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的固有危险性包括_。
A.库房结构B.事故严重度C.事故易发性D.库房通风状况
三、简答题
5.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2000)规定,梨林花炮有限公司库房内的花炮应为哪类危险物质?
6.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的现实危险性是由什么确定的?
事故案例分析15
1995年某月某日下午3点左右,某化工厂在生产对硝基苯甲酸过程中发生爆燃火灾事故,当场烧死2人,重伤5人,数日后又有2名伤员因抢救无效死亡。化工厂主营甲硫醇钠,兼营织布、拉绒。1994年2月,该厂甲硫醇钠停产,同年5月份开始改造,转产对硝基苯甲酸,并于1994年11月至1995年1月期间生产对硝基苯甲酸。1995年2月21日,该厂与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合同,明确自1995年3月1日起至2000年2月28日由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租赁经营江阴市松桥化工厂。1995年3月北京世桥新技术发展公司派出总经理颜冬全面负责松桥化工厂的生产、经营、管理,并对生产工艺作了部分改造,重新招用操作工人,1995年4月下旬开始投产。5月巧日起正式投产。事故发生前,全厂职工32名,其中生产车间操作工人均为1995年4月后新进厂的外来劳动力。
5月18日下午2点,当班生产副厂长王某组织8名工人接班工作,接班后氧化釜继续通氧氧化,当时釜内工作压力0. 75 MPa,温度160℃。不久工人发现氧化釜搅拌器传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当班长文某在观察泄漏情况时,泄漏出的物料溅到了眼睛,文某就离开现场去冲洗眼睛。之后工人刘某、李某在副厂长王某的指派下,用扳手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