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两年多马拉松式的诉讼后,重庆籍农民工彭开合工伤维权案日前告一段落。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企业一方应一次性支付彭开合各项赔偿费用共69万余元,但该案的执行仍是困难重重。打两年多官司,彭开合最终拿到的可能是一纸无法执行的法律文书。<?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合法权益遭践踏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2005年10月,泉外市总工会的介入让彭开合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为该案奔波了一年多的泉州市工会保障法律部部长吴章伟,提起这个案子却显得十分无奈:我们跑部门找领导,该做的都做了,最终还是无能为力,公司老板的面都见不到。
泉州市总工会还为彭开合提供了一名法律援助的律师,试图通过法律渠道帮他讨回公道。但让彭开合没有想到的是,从2005年4月,他向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到2006年7月,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工伤认定,仅工伤认定这一项工作就经历10道程序,耗时一年多。
诉讼期间,正大石业公司一直以没有劳动合同为由拒不承认与彭开合有劳动关系,甚至因此否认曾支付过第一笔住院费。2006年8月,南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定,石业公司应一次性支付各类费用共147万多元。随后,石业公司又先后向南安市法院和泉州市中院提起诉讼。
法律为何不能为弱者撑腰
彭开合案在泉州市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工会和法律工作者表示,农民工法律维权很少有打赢官司的,法律不能为弱势群体撑腰,值得全社会反思。
法律规定,用工企业要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但当地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只在50%左右。据分析,有的农民工试图通过法律维权,但程序复杂,时间拖不起;一些官司要求农民工举证,但大部分农民工连合同都没有签,谈什么举证?
为彭开合案打官司的赖忠惠律师接手此案不久,就发现业主方有可能转移资产,他曾考虑过对石业公司资产进行诉讼保全,但法律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彭开合身无分文,乞讨活命,拿什么去担保?
此后,赖忠惠律师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今年3月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