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注册安全主任试题辅导(二):《安全生产法规简读》
发表日期:2011-05-04 07:21:0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1.安全生产法规具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三个特点:①保护的对象是劳动者、生产经营人员、生产资料和国家财产;②具有强制性的特征;③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政策性特点,又具有科学技术性特点。
2.安全生产立法工作的意义何在?
答:其意义表现在“七个有利于”:
⑴有利于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⑵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⑶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⑷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⑸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⑹有利于增强全民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
⑺有利于惩处、制裁各种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
3.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答:①“一个方针”即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②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③抓好“三件大事”即一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执法队伍建设;三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④构建“五个支撑体系“即一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安全信息工程体系;三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四是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五是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⑤推进“五个创新”即一是安全工作思维模式的创新;二是事故防范机制的创新;三是安全生产监管手段的创新;四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方式的创新;五是安全生产科技创新。
4.《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发生哪些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负责?
答:应对①特大火灾事故;②特大交通安全事故;③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④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⑤煤矿和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⑥锅炉、压力容器、 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⑦其他特大安全事故。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年龄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合格;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6.哪些作业属特种作业范畴?
答:如下十二种属特种作业范畴:⑴电工作业;⑵金属焊接切割作业;⑶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⑷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⑸登高架设作业;⑹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⑺压力容器操作;⑻制冷作业;⑼爆破作业;⑽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⑾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
7.简述《安全生产法》中 “三同时”的含义及其有关资金的规定。答:“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废弃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均必须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9.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1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安全技术条件有什么要求?
答: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应当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有什么要求?
答: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剧毒化学品的储存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12.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答: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
(1)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2)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4)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13.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实行那些制度?
答: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实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的审批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的审批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的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的安全评价制度;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定点生产制度;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的许可制度;剧毒品购买凭证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的资质认定制度;剧毒品运输的通行证制度;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制度。
14. 那些企业应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答: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15.什么是急性中毒事故?急性中毒有哪些特点?
答:急性中毒是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大量进入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并须进行急救或死亡的事故。它的特点是发病快,一般不超过一个工作日,有的毒物因毒性有潜伏期,可在下班后数小时发病。
16.如何查找事故原因?如何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答:要从事故调查形成的材料中,通过对伤亡者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先查找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继而找出间接原因,最后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在对事故全部原因进行主次分析的基础上,即可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17.发生事故单位在伤亡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做好哪些方面工作?
答:发生事故单位在伤亡事故处理过程中首先对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要抓落实。其中包括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和组织防范措施的实施,以及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第二是依据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写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送相关职能部门审查批复;第三是接到伤亡事故处理结案批复后,要在企业职工中公开公布批复意见和处理结果。对有关人员的处分决定要存入受处分人的档案。
18.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如何执行报告?还应同时做好哪些工作?
答: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同时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要保护好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和毁灭有关证据。
19.叙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的具体程序。
答:首先监督检查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要出示有效执法证件,第一,应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 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鉴字时,检查人员应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有相职能部门报告;第二,职能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互相配合尽量实行联合检查,并要互通情况,发现存在安全问题,应由那个部门处理的要即时移送并记录备查。
20.发生伤亡事故后,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伤害分析?其目的是什么?
答:发生伤亡事故后,应从人体受伤部位,受伤性质,引起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即起因物)、对人体直接伤害的物体物质(即致害物)和伤害方式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伤害分析。
对伤害情况的分析目的在于:(1)确定事故类别;(2)确认伤者的伤害程度;(3)找出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4)确定事故责任者;(5)针对性的拟定改进措施;(6)正确执行报告统计。
相关推荐:
200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模拟试题
注册安全工程师2005考试大纲-考试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