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注安考试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七)

发表日期:2011-05-04 07:20:48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事故案例分析31

  某年1月24日10时许,在某路段发生特大汽车追尾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一辆运输车上装载的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发牛在某高速公路,自北向南方向的距某市14KM处,前方4辆汽车相撞,其中一辆面包车上一家3人当场死亡,另一辆挂重庆车牌的运输车被撞坏,造成车上2人死亡、1人受伤,运输车装载的15,四氯化钛开始部分泄漏。四氯化钛是一种有毒化工原料,有刺激气味,挥发快,对皮肤、眼睛会造成损伤,大量吸人可致人死亡。事故现场恰逢小雨,此物质遇水后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市、县有关领导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公安、消防人员及附近群众200余人,对泄漏物质紧急采取以土掩埋等处置措施。
    一、简答题
      1.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哪些?
      2.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3.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有哪些安全要求?


  事故案例分析32

  某化工厂位于市开发区,占地50亩。厂区东面1 km是国道,厂区东面1. 5 km是条河流;工厂南面0. 5 km是大片农田;西面0. 5 km和1 km处分别有两家化工厂;厂区北面紧邻一条公路,1 km kM处是一个城镇,3 km 处是一条高速公路。该厂主要生产各种粘合剂,现场储存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和大量待运成品,其中丙烯睛是一种重要原料。
  该厂准备开展一次应急响应的通讯功能演习,计划于2005年3月31日开展,当天天气情况是:晴,最高气温17℃,最低气温6℃,风向北风3至5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办公楼内。演习地点在办公楼北面的一片空地,空地的北面和东南面分别有2个出口。演习计划将盛有丙烯睛的储罐运到这片空地,但是为了防止演习发生意外事故,储罐只剩余约1/5体积的丙烯睛。
  演习导演人员将贮罐阀门打开,让丙烯睛流出并聚集在储罐的围堤内,与空气接触后,迅速产生刺激性蒸气。储罐附近有3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毒蒸气而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剩下1名工作人员在昏倒前成功报警。工厂其他工人闻到刺激性气味后,立即纷纷从东南出口自行逃离工厂,启动应急预案后,厂长立即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局2个主管部门报警。为增强演习的效果,演习前开展了培训。重新复习了工厂的应急预案,让所有人员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身的责任,并且知道自己在演习过程中应该向谁汇报、对谁负责。此外还将演习的程序、内容、场景和演习程序开展了全员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
      1.对该工厂进行安全评价时,可以采用预先危险分析,那么不是预先危险分析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A.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危害
        B.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C.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并对风险进行分级
        D.检验安全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2.在编写安全评价结论时应考虑逻辑思维方法中“逻辑规律”的运用,其中_不属于 “逻辑规律”。
        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
      3.企业除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在安全管理制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为—及其落实到位。
        A.值班制度B.检查制度C.例会制度D.安全责任制
  二、多项选择题
      4.安全评价过程中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能实现下列_项功能。
        A.识别导致事故的设备故障B.评估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
        C.识别导致事故的人失误D.为管理措施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E.提出控制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5.安全工作中的“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
        A.同时设计B.同时送审
        C.同时施工D.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E.同时废弃处置
      6.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一系统进行评价,所有的评价方法都采用一种或者几种安全评价基本原理。通常—是在安全评价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原理。
        A.因果对应原理B.相关性原理
        C.类推性原理D.惯性原理
        E.量变到质变原理
  三、简答题
      7.依据上述基本材料以及应急预案的有关基本知识,请指出上述应急演习计划中不正确的做法。
      8.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要建立应急预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那么对一个重大危险源建立应急预案时,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事故案例分析33

      某钢瓶检验站位于某锻压有限公司内,全站共14名工人,主要任务是对回收的液化气罐进行检验和处理。作业程序是抽干罐内残液,对锈蚀程度进行检测,合格的进行除锈、抛光、喷漆。1月3日下午厂区突然传来“轰轰”两声巨响,很快钢瓶检验站厂房浓烟冲天,一片火光。正在上班的几名工人成了火球,“嗷嗷”叫着冲出厂区。他们或在地上打滚,或跳进厂区内水池,其景惨不忍睹。在车间工作的8名作业工人烧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其余工作人员全都受了伤。经分析,认定这起爆炸事故是由于储气罐气体泄漏,被作业的电火花引燃所致。
  一、单项选择题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一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事故类别共分为_种。
            A. 10 B. 7 C. 16 D. 20
      2.该事故的发生,从事故致因理论来考虑是因为存在危险有害因素。针对该案例,____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
          A.能量、有害物质B.管理缺陷C.人员失误D.环境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3.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一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该事故类别为爆炸事故。标准把爆炸事故分为____类别。
        A.火药爆炸B.瓦斯爆炸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E.其他爆炸F.火灾爆炸
  三、简答题
      4.简述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5.简述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6.简述可燃气体防爆措施的原则,并针对每项原则举三个例子。


  事故案例分析34

  1999年某月某日,某市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一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扑灭这场大火。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经事故调查确认:
      (1)该仓库立项、设计、施工以及消防验收时都报为“干杂品仓库”。使用单位启用后,擅自存放危险化学品。
      (2)仓库内长期违章存放危险化学品。管理混乱,不同物品混装情况严重。
      (3)事发时,仓库4#仓内混存的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还原剂(硫化碱)接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储运公司编制虚假申请报告,市公安局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未按规定严格审查,便颁发“许可证”。使其在不具备国家规定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每种危险化学品出人库前均应按照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经核对后方可出人库,并对验收内容作了规定。以下选项中,_不属于规定的验收内容要求。
        A.物品形状B.数量C.危险标志D.包装
      2.为保证安全,有关国家标准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作了规定。以下选项中,_
        叙述是错误的。
        A.储存时需将非禁忌物料之间分开规定距离(用通道),保持空间
        B.必要时将相互禁忌物料储存在不同建筑物
        C.储存时须用隔板或墙,将相互禁忌物料分隔开
        D.特殊情况下,在采取安全措施并经安监部门批准后,禁忌物料可以混合储存
  二、多项选择题
      3.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_等。
        A.危险化学品密度B.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
        C.容器类型D.消防要求
      4.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遇火、遇热、遇潮可能发生引起燃烧、爆炸或者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_中储存。
        A.多层楼房B.露天
        C.潮湿、积水的建筑物D.无避雷针的高层楼房
  三、简答题
      5.在此次事故中,储运公

相关推荐:

200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模拟试题

注册安全工程师2005考试大纲-考试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