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电事故
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
1.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盒,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胶皮去掉,分别接在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接零线在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2.主要原因分析
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酿成触电死亡事故。
3.主要预防措施
焊接设备接线必须由电工进行,焊工不得擅自进行。
实例2:要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遭电击
1.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2)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
3.主要预防措施
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实例3:接线板烧损,焊机外壳带电,造成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厂点焊工甲和乙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乙自己更换。乙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板手拧紧(此时甲不在现场),然后试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工人丙立即拉闸,但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因接线板烧损,线圈与焊机外壳相碰,因而引起短路。
(2)焊机外壳未接地。
3.主要预防措施
(1)应由电工进行设备维修。
(2)焊接设备应保护接地。
实例4:焊工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触电身亡
1.事故经过
上海某机械厂结构车间,用数台焊机对产品机座进行焊接,当一名焊工右手合电闸、左手扶焊机时的一瞬间,随即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电焊机机壳带电。
(2)焊工未戴绝缘手套及穿绝缘鞋。
(3)焊机接地失灵。
3.主要预防措施
(1)工作前应检查设备绝缘层有无破损,接地是否良好。
(2)推、拉电源闸刀时,要戴绝缘手套,动作要快,站在侧面。
二、火灾事故
实例5:焊工在容器内焊接,借用氧气置换引起火灾
1.事故经过
某农药厂机修焊工进入直径1m、高2m的繁殖锅内焊接挡板,未装排烟设备,而用氧气吹锅内烟气,使烟气消失。当焊工再次进入锅内焊接作业时,只听“轰”的一声,该焊工烧伤面积达88%,三度烧伤占60%,抢救7天后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用氧气作通风气源严重违章。
(2)进入容器内焊接未设通风装置。
3.主要预防措施
(1)进入容器内焊接应设通风装置。
(2)通风气源应该是压缩空气。
实例6:氧气瓶的减压器着火烧毁
1. 事故经过
某建筑队气焊工在施焊时,使用漏气的焊炬,焊工的手心被调节轮处冒出的火炬苗烧伤起泡,涂上了獾油,还继续焊活,施焊过程中又一次发生回火,氧气胶管爆炸,减压器着火并烧毁,关闭氧气瓶阀门时,氧气瓶上半截已烫手,非常危险。
2.主要原因分析
(1)漏气的焊炬容易发生回火。
(2)在调节氧气压力时,氧气瓶阀和减;压器沾上油脂,发生回火,在压缩纯氧强烈氧化作用下引起剧烈燃烧。
3.主要预防措施
(1)汽焊前应检查焊炬是否良好,发现漏气严禁使用,待修复后再继续施焊。
(2)不能用带有油脂的手套去开启氧气瓶阀和减压器。
实例7:动火场地不符合要求,引燃大火
1.事故经过
某船厂焊工顾某向驻船消防员申请动火,消防员未到现场就批准动火。顾某气割爆丝后,船底的油污遇火花飞溅,引燃熊熊大火。在场人员用水和灭火机扑救不成,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的事故。
2.主要原因分析
(土)消防员失职,盲目审批。
(2)动火部位下方有油污。
(3)现场人员灭火知识缺乏。
3.主要预防措施
(1)消防员接申请动火报告后,要深入现场察看,确认安全才能下发动火证。
(2)要清除动火部位下方的油污。
(3)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学习。
三、爆炸事故
实例11:错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引起爆炸
1. 事故经过
某五金商店一焊工在店堂内维修压缩机和冷凝器,在进行最后的气压试验时,因无压缩空气,焊工就用氧气来代替,当试压至0.98MPa时,压缩机出现漏气,该焊工立即进补焊。在引弧一瞬间压缩机立即爆炸,店堂炸毁,焊工当场炸死,并造成多人受伤。
2.主要原因分析
(1)店堂内不可作为焊接场所。
(2)焊补前应打开一切孔盖,必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补焊。
(3)氧气是助燃物质,不能替代压缩空气。
3.主要预防措施
(1)店堂内不可作为焊接场所,如急须焊接也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即在动火点10m内无任何易燃物品、备有相应的灭火器材等。
(2)补焊时应卸压。
(3)严禁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作试压气。
实例12: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1.事故经过
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2.主要原因分析
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3.主要预防措施
(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实例13:焊补装酸罐爆炸
1.事故经过
某单位一装运硫酸的罐体底部漏酸,补焊时,将罐底朝上,人孔朝下放在地面上,当焊工起弧时,酸罐即发生爆炸,当场烧伤焊工,并炸死在场工人一名。
2.主要原因分析
经过取样分析得知,罐体材料不是耐酸钢,在稀硫酸作用下,罐体材料中的铁与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Fe + H2SO4=FeSO4 + H2↑
由上式可知,在酸罐内会充满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爆炸极限范围,因此显然是电焊火花引燃罐内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3.主要预防措施
焊补酸、碱罐前,必须先了解罐内情况,然后用(硷)水清洗,待其中的液体或气体排净,并使焊件不呈密闭状态时,才能施焊。盛稀硫酸的罐槽,应用耐酸钢板或衬铅钢板制成。
实例14:焊补柴油柜爆炸
1.事故经过
某拖拉机厂一辆汽车装载的柴油柜,出油管在接近油阀的部位损坏,需要焊补。操作人员将柜内柴油放完之后,未加清洗,只打开入孔盖就进行焊补,立刻爆炸,现场炸死3人。
2.主要原因分析
(1)油柜中的柴油放完之后,柜壁内表面仍有油膜存留,并向柜内挥发油气,与进入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被焊接高温引爆。
(2)焊工盲目焊补,酿成事故。
3.主要预防措施
(1)柴油柜焊接前必须进行置换处理,并达到清洗合格标准后,才能焊补。
(2)焊补时应将油柜所有盖、阀门打开,并通压缩空气。
四、特殊作业环境条件下的事故
实例19:登高作业发生坠落
1.事故经过
某一冬天,某集装箱有限公司刚从学校毕业不到半年的一位大学生正在车间实习。他没戴标准防火安全带,约在2~3层楼高度位置维修设备。结果一不小心,一脚踩空从高空坠落下来,正好他的工作位置下方是一个热水池,池上又无任何防护措施,大学生一头扎入热水池,热水灌进他的颈部,结果被热水活活烫死(在送医院的路上身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高空作业没戴安全带。
(2)热水池上无任何防护措施。
3.主要预防措施
(1)要戴好标准防火安全带。
(2)厂方应在热水池上设置防护盖或铁网等。
实例20:高空焊接作业坠落
1.事故经过
某单位基建科副科长甲未用安全带,也未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便攀上屋架,替换焊工乙焊接车间屋架角钢与钢筋支撑。工作1小时后,辅助工丙下去取角钢料,由于无助手,甲便左手扶持待焊的钢筋,右手拿着焊钳,闭着眼睛操作。甲先把一端点固上,然后左手把着只点固一端的钢筋探身向前去焊另一端。甲刚一闭眼,左手把着的钢筋因点固不牢,支持不住人体重量;突然脱焊,甲与钢筋一起从12.4m的屋架上跌落下来,当即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基建科副科长不是专业焊工。
(2)事故发生时无监护人。
(3)登高作业者未用安全带,也无其他安全设施。
3.主要预防措施
(1)非专业焊工不能从事焊割作业。
(2)登高作业要设监护人。
(3)登高作业一定要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架设安全网等安全设施。
实例21:电渣焊时,被钢水烫伤
1.事故经过
某厂焊接车间一名焊工站在模块一侧探渣池深度时,熔池钢水突然流出,将其左右脚背烫伤,住院治疗。
2.主要原因分析
(1)焊工试探渣池深度时,马虎大意,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