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应急救援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 )。
A.咨询有关专家
B.报告上级领导,等候指示
C.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D.处罚有关违章人员
2.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 )。
A.场所
B.设施
C.单元
D.仓库
3.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
B.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以货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C.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D.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4.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 )和防护用品。
A.灭火器
B.应急处理器材
C.照明设备
D.通讯设备
5.《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 )通行。
A.右侧
B.左侧
C.中间
D.视情况而定
6.公正是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特别是行使进行( )行政管理时,必须做到适当、合理、公正。
A.执法权
B.自由裁量权
C.行政职能
D.法定裁量权
7.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的首要问题是( )。
A.有法可依
B.违法必究
C.执法必严
D.有法必依
8.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趋势是安全生产( )。
A.标准化
B.法律化
C.合法化
D.标准法律化
9.安全生产行政法规是由( )组织制定并批准公布的。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10.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人的处罚,要坚持( )的原则。
A.公平合理
B.违法必究
C.执法必严
D.惩戒和教育相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