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途中受伤算工伤凸现三重矛盾
发表日期:2011-05-03 19:45: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该稿对工伤认定范围进行了调整,删去了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规定。(7月24日中新网)
取消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看起来是一种倒退,实际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因为这一规定制造了多重矛盾。
一是导致行业之间矛盾。算工伤的规定源于原劳动部制定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这一办法强调的是“企业职工”,结果事业单位和机关的职工,很难遵照执行。我以前所在的部门,有位女工上班途中被摩托车撞得颅脑开裂,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因是事业单位,无法按工伤处理,家属不断上访,至今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二是职工间的矛盾。办法明确了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才算工作,结果有的职工就不能被认定为工伤。因为不同的职工可能走的路线不同,再说,也不是只有机动车才能造成伤害。所谓工伤,应该是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受到的伤害,上下班途中显然不能算作工作场所。而且,上下班的路线不好认定,“条条路线通单位”,到底哪条算上下班之路,哪条不算?同样是上下班途中,同样是受到伤害,认定结果不同,导致重重矛盾。
三是单位与职工的矛盾。工伤认定强调的是上下班途中,可事实上有时这一性质很难认定,因为受伤者走的是上下班的路,时间也正好是上下班的时间,但其不一定就是上班或下班。如果一定要将其认定为是上下班,则有损单位的利益,也有失公平。
我们承认,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算工伤的规定,在过去十多年里,对于及时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我们必须看到其不足和不合理之处。现在,既然有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职工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的风险有了补偿途径,那么,取消显失公平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算工伤的规定,也就合情合理了。
相关推荐: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工作一天就受伤 没签协议照补偿
臂断异乡的维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