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首页 > 工伤保险

企业职工工伤赔偿与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折抵

发表日期:2011-05-03 19:35:1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6
安全评价推荐

简要案情<?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某企业职工在骑自行车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职工身体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该职工不负事故责任,机动车肇事方承担全部责任.该职工治疗终结后根据侵权法律关系从肇事方获得了各项赔偿款计55000余元,随后,该职工认为他是在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应属工伤,故要求企业按工伤另行赔偿计60000余元,而该企业因为节约成本没有为该职工投保<外来务工人员综合险>,以至造成该职工无法通过工伤保险通筹的途径对该职工进行赔偿,但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企业仍应对其未投保的过错向受伤职工进行工伤赔偿.对于此赔偿数额企业感到了无比的压力.


笔者作为企业的法律顾问在分析案情后,认为在企业没有及时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原则上应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职工进行工伤赔偿.但是该职工已先从机动车肇事方那里获得了赔偿,如再以工伤法律关系向企业索取赔偿显然是获得双倍赔偿.该职工的要求欠缺法律依据,经笔者与该职工多次协商后企业与其达成了和解协议,企业补偿职工侵权赔偿与工伤赔偿的差额部分5000元。


侵权赔偿责任与工伤赔偿保险责任的竞合


   根据目前上海市劳动行政部门对于工伤认定的有关规定,认定工伤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除自杀、犯罪、酗酒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引起的伤害不能列入工伤范围外,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包括上下班路途中发生的非本人主责的交通事故)所受到的伤亡事故都能纳入工伤范围.


 


  考察引发工伤的理由,相对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条件及意外事件引发工伤的情形而言,外部因素介入而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占较高比例,其中交通事故最为见.由此导致劳动者伤害,经有关机构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系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以外的不特定侵权 行为人所致.用人单位本身对事故的引发无任何责任,故可称之为“用人单位无因性工伤事故”.


 


  在交通事故引发工伤事故 的情形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往往不再单一.一方面,由于侵权行为人的作为或不作为,使受害人受到伤害,两者之间构成人身损害侵权法律关系,受害人受民法保护,可以向侵权行为人提出损害赔偿之诉,另一方面,受害人具有劳动者身份,其伤势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则依法享有劳动保护保险权利,可以向所在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所以,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劳动者处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基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其可以提出不同的权利主张.在本案中劳动者选择不同的救济途径,将导致不同的受偿结果.在这两个法律关系中责任人所承担的责任,无论从质的角度,还是在量的角度,都会对另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三 侵权赔偿责任与工伤赔偿折抵的法律依据


在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赔偿案例中对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赔偿之间的适用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十二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解释》明确了受害人对于侵权第三人有独立的赔偿请求权,是否意味受害人可以通过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获得双倍赔偿?有观点认为,因第三人侵权赔偿与工伤赔偿目前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机制,从学理上理解,受害人有可能得到双份赔偿。但在上海情况有所不同,《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下称《办法》)第四十四条:“因机动车事故或者其他第三方民事侵权引起工伤,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先期支付的,工伤人员或者直系亲属在获得机动车事故等民事赔偿后,应当予以相应偿还。”该规定表明不允许受害人从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与第三人侵权赔偿中获得双倍赔偿,工伤保险赔偿只是第三人侵权赔偿的补充,但在赔偿顺序上允许受害人先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待得到侵权赔偿之后再予以返还,而不强调受害人必须先通过侵权赔偿获得救济。工伤保险赔偿作为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种机制,不涉及对立的双方当事人,运行成本低,可以经济快捷地对当事人进行救济,在事故发生以后,工伤保险赔偿往往可以先于侵权赔偿实现对受害人的救济。因此,《办法》的规定既使得受害人在发生事故以后可以及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又不允许受害人额外获益,兼顾了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受害人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办法》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制订的政府规章,是上海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时的法律依据 。《办法》的规定表明在当前的审判实践中遇有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竞合的情况,应当进行折抵,使受害人所获得的赔偿或补偿不超过其实际遭受的的损害。


 


三 两种赔偿范围的具体比较


  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折抵限于两者相互重叠的项目,由于两者赔偿项目上的某些差异,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在此作出比较。


 


   1 二者重叠的项目


                                                                    


《解释》规定的项目                        《办法》规定的项目       


医疗费                                     医疗费


误工费                                     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


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


交通费                                     交通费


住宿费                                     食宿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


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


残疾辅助器具费                             辅助器具费


丧葬费、办理丧葬过程中支出的交通费、


住宿费、误工损失                            丧葬补助费


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                  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


                                            补助金                                     


 


2 不重叠的项目


    精神损害抚慰金


    营养费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


    其它费用:在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中,为了更好地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司法实践中将因诉讼产生的律师代理费、调查工商登记资料费、鉴定费等也列入赔偿范围内,这些费用属于侵权赔偿中特有的赔偿项目,不能折抵。

相关推荐: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工作一天就受伤 没签协议照补偿

臂断异乡的维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