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过后,各基层安监单位都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六月份的“安全生产月” 活动。尽管今年的“安全生产月”已进入了第九个年头,但从过去几年的活动看,总感觉各地明争暗赛、相互比较的诸多方面较为肤浅、深入不够。
一比召开会议。各地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几乎都要针对活动内容召开研究会、安排会、协调会、动员会、总结会等等,每次会议形式千篇一律,会议内容一成不变,所提要求还是老套,并要求各单位层层开会传达。大小会议开了不少,有多少人把会议的内容真正当回事?把领导的讲话精神扎实地落实到基层?
二比下发文件。“安全生产月”期间的活动项目多、文件要求多,有面上要求的、有具体安排的、有指导性的、有立即解决的、有深入开展的,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然而,文件到了基层,工作堆积如山,从事安全工作的人数有限,落实成了难题。为使工作不落后,各地有各地的高招,写总结时严格按照文件部署“结合实际”,“精彩纷呈”。
三比安全检查。安全月期间的检查是“硬任务”,各地为在短期内完成检查任务,普遍采取抽调非安监人员参与工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既像检查,又像访问,看似声势浩大、人员众多,各单位办公室说说侃侃,工作现场走走转转,完成任务了事,发现不了几个隐患,解决不了多少难题。
四比口号标语。标语、口号是“安全月”期间的突出特点。各地不惜代价,要求大街小巷都要见到标语横幅。许多城市还在街头搞“安全宣传日、周、月”,敲锣打鼓,彩旗招展,气球标语,版面宣传,领导讲话,节目快板,几个小时的热闹非凡,活动一过,群众想见这样的场面却又非常难。
以形式促内容,以活动曾效果,是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必要的形式并不能少,可是纵观多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总感到有点“雷声”超过“雨点”、口号多于行动、形式大于内容。分析原因,本人认为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上级考核形式化。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各上级单位几乎都要派出督查组、检查组对下级的活动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的内容几乎都是开了多少次会议、参与了多少人、开展了多少个项目。固定的检查方式,造就了下级单位只在会议上、文件上、数字上下功夫。
二是宣传教育集中化。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规模空前,效果自然会有。但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差、底子薄,仅靠每年一次的重视显然不够。如何让安全教育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让安全教育活动基层化、基础化才是我们的目标。
三是基层工作简单化。纵观前几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都是各级政府出钱,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参与的活动。各企业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主战场,其活动少人问津和指导、少人监督和考核,上级文件念一念,知识试题答一答几乎是多数企业的活动内容。
四是安全投入口头化。按照各地方安全生产月工作的安排,各有关单位为应付上级检查,不得不虚报有关数字,一些企业还把生产扩建、设备改造的资金全都当成安全生产投入上报,看似安全投入不少,其实都是口头的数字,虚假的信息。
“安全生产月”活动已经搞了八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真希望各级各部门在重视今年活动形式的同时,能在求实上再细抓:要求切合实际,工作结合实际,活动围绕实际;在求新上再努力:形式不断创新,内容力求出新,教育展现全新;在求真上再把握:督查要真深入,情况要真了解,教育要真开展。千万不要把“安全生产月”活动当成应付上级的差事,糊弄群众的形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