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安评法规

关于印发2005年广东省卫生应急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表日期:2011-04-22 20:42:39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厅直属各单位,省直、部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2005年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目标的关键一年。为了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实现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为目标,切实认真做好2005年卫生应急工作,现将2005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
二○○五年二月七日


一、贯彻《条例》和《办法》,规范卫生应急工作

加大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和协调工作,适时、适量、适度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宣传,正确引导宣传舆论导向。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视,推进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切实抓好《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宣传工作,规范卫生应急工作,促进卫生应急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做好卫生应急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认真整理收集全省卫生应急工作的本底资料,按照全省卫生应急工作长效机制和立足长远的要求,编制切合我省实际的卫生应急“十一五”规划。

三、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我厅拟联合有关部门,对全省各地卫生应急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全面推进卫生应急机构建设。各地级以上市要认真落实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单独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落实相应的人员编制。加强省、市、县卫生应急机构的信息和工作交流,共同做好卫生应急工作。拟召开全省卫生应急工作会议、应急救援工作研讨会、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组长会议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评估预测会议,协助做开全国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会议。

四、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工作的科学性

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组织制定和完善各种预案,健全部门预案、地方预案、疾病预案、单项预案的体系,组织编写《卫生应急工作手册》和各项应急工作制度,并加强预案的演练工作。在适当的时间,组织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应急演练。

五、加强人财物储备,提高卫生应急水平

强化预防与应急准备,完善应急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充实卫生应急技术队伍,着力在卫生应急队伍管理、物资储备、应急装备等方面提高应对水平。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和充实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加强应急人员培训,重点培训省级技术与管理队伍和市级专家、师资队伍,继续推进现场流行病学项目,培训高尖应急技术人才;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诊断网络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快速诊断能力。各级卫生部门也要制定本地区的培训计划,分级做好应急培训工作。开展新发疾病和国内还未发生的疾病诊断技术和实验室监测技术的摸索,掌握相关的技术。

六、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高指挥协调能力

加快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提高应急指挥协调能力,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有力、协调良好、控制有效。

七、建立卫生应急监测系统,提高预警预测能力

组建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开展疾病症状监测,提高预警预测灵敏性。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时、准确。继续加强媒体监测工作,并加强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能力。

八、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联防防控机制

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全球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探讨。进一步健全多部门联防联控和交流通报机制,切实加强泛珠三角卫生应急交流机制建设,协调有序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九、常备不懈,全力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等应急准备

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疫情的监测预警工作,落实各项预警监测措施,切实提高疫情监测和报告的敏感度。明确各卫生机构的职责、责任,完善制度,确保疫情报告制度的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动物及其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加强野生动物及其相关动物疫情的跟踪、监测和研究,尽可能切断动物传染病向人间传播;加强县级以上的医院感染科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发热门诊的作用,提高医疗机构对疫情的监控和院内感染防控能力;根据防治工作需要,及时召开有关的疫情分析、评估、预测会议,研讨疫情的趋势和应对办法,及早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继续做好重大职业中毒、放射和核事故等应急处理工作。

相关推荐:

限制未成年人在非工业部门夜间工作建议书

采矿和运输业劳动监察建议书

国际航空运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