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安评法规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烟草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发表日期:2011-04-22 20:35:1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大连、深圳市烟草专卖给局(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合肥设计院,南通、昆明、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技术培训中心:

加强烟草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是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推动烟草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烟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烟草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有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局(公司)、企业和培训机构为主要框架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百千万人才工程”初具规模,全行业职工队伍中具有高等学历的930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4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70多人,培养了25300多名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推动烟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全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行业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等。从目前来看,一些烟草企业采用了国际一流的卷接、包装及制丝等烟机设备,企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缺乏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致使先进的烟机设备达不到应有的效率。还有一些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后,装备水平大大提高,由于职工教育培训跟不上,致使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与装备水平出现不对应现象。另外,还存在部分领导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企业自主培训意识不强,教育培训管理不够规范、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行业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大烟草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步伐,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职工教育培训为行业持续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思想,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企业培训为主体,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发展继续教育,为提高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的整体实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烟草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优化配置教育培训资源和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健全继续教育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培训鉴定、质量认证和评估制度,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新格局。“十五”末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行业职工年教育培训率(按职工教育培训统计年报口径)保持在50%以上。

2.提高从来人员的文化程度,使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比现在明显提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比现在明显降低。

3.进一步推进“百千万人才工程”,使人才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基本适应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各类高级人才重点培养、跟踪管理、合理使用的制度和办法,健全高层次人才动态管理资源库。

4.继续开展和规范工商管理培训,对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全部进行脱产不少于3个月的工商管理培训。

5.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提高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使专业技术人员层次结构趋于合理。

6.建立行业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扩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覆盖面,提高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技术工人技术等级结构基本达到以中级技能为主。

7.建立1000人左右专兼结合的职工教育培训教师资源库,实现全行业培训教师资源共享。

三、工作原则

烟草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紧密结合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岗位培训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类实施。

1.坚持行业主导、企业自主、培训机构参与相结合

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企业要强化自主培训的功能,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自主选择培训方式,控制培训过程和质量,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各级培训机构要积极参与行业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开发培训项目,创办特色培训,为企业教育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2.坚持国内外、企业内外教育培训相结合

职工教育培训具有广泛性,必须用改革的思路,不断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博采众长,广泛开展教育培训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培训成果和管理经验。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国内外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各专业培训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升行业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3.坚持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

职工教育培训既要重点培养造就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家,又要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培训,通过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使职工教育培训由普及型向提高型、由知识更新型向创造型转变。

4.坚持业务培训与思想教育、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企业需求与个人发展相结合

职能教育培训既要加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又要注重职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既要适应行业、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考虑行业、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既要强调企业对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又要鼓励职工发挥个人专长,促使职工个人取向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

5.坚持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有新思路,培养人才有新举措,使用人才有新机制。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与考核、使用、管理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保证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职工参加教育培训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要作为培养、选拔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促使参加教育培训与选拔使用有机结合。

四、主要任务

根据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教育培训工作要以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培训。

1.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工商管理培训。继续抓好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十五”期间,国家局(总公司)直属机构、省级局(公司)和行业36家重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接受一次为期3个月的脱产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各省级局(公司)也要按照有关要求,对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脱产轮训。对“九五”期间未参加过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尽快安排补课式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高级工商管理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要以国内委托培养和国外进修学习为主要模式,以MBA、EMBA学历教育和PMP培训为主。有计划地选派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赴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学习,重点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成果和经验,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能力、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

专项业务培训。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岗位要求,重点开展生产管理、专卖管理、营销管理、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和职教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按照人事部《2003-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开展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主要内容,以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主要对象,以巩固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和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制度,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得到教育提高。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带头人的培养。要加强科研单位和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技术骨干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实施计划,通过采取委以重要科研项目、国内外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形式实施培训。同时,要建立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动态跟踪培养。要发挥郑州烟草研究院培养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重要基地的功能。

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抓紧培养一批入世后急需紧缺的管理、营销、法律、财会、外贸专业以及工程技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国际合作培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人员赴国外大学和企业学习、考察,另一方面聘请外国专家到国内讲学,对急需紧缺人才进行联合培养。同时,抓紧国手(烟叶分级专家)和国嘴(卷烟产品评吸专家)的选拔、培养工作。

3.职业技能培训

大力开展在职职工和新增职工的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快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步伐,全面实现烟草行业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没有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能上岗。

加大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学校培养、岗位培训、师傅带徒、技术比武和岗位竞赛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培养大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技师、高级技师和复合型技术工人,避免技术“断层”。

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参加自学考试,以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职工的比例,降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职工的比例。

4.岗前培训

国家局(总公司)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岗前培训的管理办法,对岗前培训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类实施。

新进人员培训。为使新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和其他新进人员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在上岗前必须进行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

相关推荐:

限制未成年人在非工业部门夜间工作建议书

采矿和运输业劳动监察建议书

国际航空运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