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安评法规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旧法规)

发表日期:2011-04-22 20:54:3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已于1997年9月26日经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现公布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7年9月26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维护农业机械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动力机械、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构科研、生产、鉴定、销售、推广、使用、维修和人员培训、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因地制宜、方便生产、提高效率、确保安全和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原则。
 第五条 鼓励省内外一切组织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伙、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投资方式,在本省从事农业机械的科研、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将农业机械化事业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增加农业机械化投入,扶持农业机械的科研、生产和推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农业机械化事业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七条 县级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管理和监督工作。
  林业、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系统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工作。
  工商、技术监督、公安、交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农业机械管理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有关农业机械的法律、法规;
  (二)制订辖区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按规定负责农业机械的生产、鉴定和安全监督管理。产品质量的行业监督管理;
  (四)负责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
  (五)组织机械化农业生产、负责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监督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
  (六)负责农业机械化统计和资金、物资的管理;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事项。
 第九条 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责是:
  (一)宣传、示范和推广农业机械先进机具及使用技术;
  (二)指导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户)开展社会化服务;
  (三)组织农业机械的适用技术培训,提供农业机械信息服务;
  (四)负责本乡镇农业机构统计工作;
  (五)协助县级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农业机械安全及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科研、生产和推广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根据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研究开发和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及技术。
  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以科研开发、科研成果转让和科研成果投资入股等方式促进农业机械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十一条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农业机械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和认可的质量标准。
  禁止生产国家或省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产品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业机械产品。
  因生产的农业机械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而给销售者或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生产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国家实行目录管理的农业机械产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生产条件,经批准后方可生产。
 第十三条 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由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组织鉴定。农业机械新产品投产,由省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新产品投产技术鉴定,取得新产品投产技术鉴定合格证书后方可生产。
  引进、生产新型的农业机械,需经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推广鉴定并取得推广许可证后方可推广。

           第四章 销售、使用和维修

 第十四条 农业机械销售单位和个人对其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在保证期内负责对用户所购的农业机械实行包修、包退、包换。因销售的农业机械质量不符合标准给用户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销售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于生产者的原因造成用户经济损失的,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依法向生产者追偿。
 第十五条 农业机械销售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其所售农业机械零配件的供应,以保证所售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修。
  农业机械销售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国家价格管理的规定,对所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实行明码标价。
 第十六条 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可以根据技术监督部门的委托,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验。
 第十七条 设立农业机械维修厂(点),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配备相应技术等级的维修人员,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技术等级证书和技术合格证书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八条 农业机械维修厂(点)应当在核定的修理等级和修理范围内开展业务。
  农业机械修理质量不合格的,应当无偿返修;因修理质量不合格造成农业机械损坏或使用者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安全监督

 第十九条 各级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农业机械的牌证管理,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年检审验,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
 第二十条 上道路行驶的专门从事运输和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的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核、道路行驶牌证的制作核发以及国道、省道外的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和事故处理,由省公安厅委托省农机管理局负责。
  三轮农用运输车依照前款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购买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规定申请报户,经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检验合格,领取牌证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二条 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实行年度检验。末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三条 实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发给驾驶、操作证后,方可进行驾驶或操作。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实行年度审验。未进行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驾驶或操作。
 第二十四条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自觉接受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禁止拖接机和农用运输车从事客运。
  禁止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上道路行驶和拖拉机、农用运输车驾驶员酒后驾驶。
 第二十六条 对无产品合格证,无推广许可证,无来历证明和按规定淘汰报废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不得办理牌证等手续。
  对不符合农业机械驾驶、操作条件的人员,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不得发给驾驶或操作证。
 第二十七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对农业机械的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检查,纠正违章行为。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着装整齐、佩带标志、持证上岗,按规定使用停车示意牌。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专用车辆设置统一标志和示警灯。
 第二十八条 发生事故的农业机械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报告当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救护,勘查现场,收集证据,确定事故责任。
  农业机械发生重大、特大事故时,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肇事者需要处以行政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移送公安部门。
 第二十九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处理事故时,根据需要,可以暂扣肇事农业机械或相关证件。事故责任认定后,暂扣的农业机械或证件应立即归还。
  暂扣农业机械或证件应开具扣押凭证。
  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章 社会化服务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发展各种经济成份、各种经营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第三十一条 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网络,加强农业机械信息、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和维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第三十二条 农业机械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必须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进行。向农民推广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新产品,必须在推广地区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产品,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农业劳动者使用或购买其指定的农业机械技术或农业机械产品。
 第三十三条 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必须执行国家和本省规定的作业质量标准;国家和本省没有制定标准的,应当按照双方签订的作业合同协议约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农业机械社会服务实行有偿原则,服务收费标准按国家和本省规定执行,并接受物价和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农业机械经营者不得哄抬服务价格,刁难、欺诈用户。
 第三十五条 农业机械拥有者有参加抢险救灾的义务。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统一调集农业机械投入抢险救灾活动,并按规定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第三十六条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机构可以开展综合经营,兴办经济实体,其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完善服务手段,对农业生产服务。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

相关推荐:

限制未成年人在非工业部门夜间工作建议书

采矿和运输业劳动监察建议书

国际航空运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