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安评法规

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关于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提高我国烟叶质量的意见》的通知

发表日期:2011-04-22 20:51: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大连、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青州烟草研究所,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

  提高烟叶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只有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开展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推广烟草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增加烟叶生产的技术含量,促进烟草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烟叶烟叶品质和可用性,满足卷烟生产对国产烟叶的要求,增强我国烟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才是我国烟叶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提出的用十年左右时间使我国的烟叶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国家局制定了《关于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提高我国烟叶质量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并请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报国家局。

  附件:关于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提高我国烟叶质量的意见

  附件:

  关于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提高我国烟叶质量的意见

  国家局党组根据国际国内烟草业发展形势,提出了到2010年左右使我国的烟叶质量在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特提出以上意见。

  一、 充分认识提高我国烟叶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提高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制定了“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从品种选育和引进、集约化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施肥技术、三段式烘烤工艺调制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实用技术,全面推行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措施,使我国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烟叶质量与生产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还远不能满足提高国内卷烟质量和扩大出口的需要。我国烟叶的国际竞争能力还比较弱,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与烟叶出口大国津巴布韦、巴西抗衡,印度等其它烟叶生产国也对我国烟叶的国际市场竞争构成威胁。其主要差距表现在烤烟香气风格仍不够突出,香气浓度较低,成熟度不够,内在化学成分不够协调,上部烟叶可用性差;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和其它地方晾晒烟的生产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种植区划和规范,烟叶质量和数量同发展低焦油、混合型卷烟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种植布局不够合理,不完全具备优质烟叶生产条件的一些地方仍有较大的种植面积;烟草主栽品种单一,后备品种匾乏;烟草农业科研开发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重复研究多,重大突破少;规范化生产整体上不平衡,部分地区烟叶营养不协调、成熟不充分、烘烤不当等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烟草生产农用物资供应体系不健全,农化服务不到位,烟草的农药、肥料试验、示范与使用尚未纳入规范化、网络化管理;基层烟站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烟草农业技术队伍和烟农素质有待提高等等。

  提高我国烟叶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已成为中国烟草行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开展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推广烟草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增加烟草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促进烟草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烟叶品质和可用性,满足卷烟生产对国产烟叶的要求,增强我国烟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才是我国烟叶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提高我国烟叶质量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提高我国烟叶质量使我国由烟草大国迈向烟草强国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烟草农业科研的发展要坚持:“一个中心,二个重点,三个类型,四个结合”的原则,即以提高烟叶质量为中心,以育种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突出烤烟、白肋烟和香料烟,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与培养人才相结合、行业内与行业外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烟叶生产的发展要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科学布局,主攻质量”的方针。

  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保持烟叶总量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使我国烟叶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烤烟外观质量达到:成熟度好,颜色橘黄,光泽强、色度浓,弹性好、组织疏松,身份适中;化学成分协调:还原糖含量18%—26%,烟碱含量1.5%—3.5%,淀粉含量低于2%,蛋白质含量低于8%,K2O含量高于2%,氯含量低于1%,糖碱比6—10∶1;烟叶香气风格突出,香气浓度高,可作为卷烟配方的主料烟;烟叶可用性和安全性强,上部烟叶可用性高;烟叶亩产平均130—175公斤。

  白肋烟外观质量达到:叶片红色至浅红棕色,光泽鲜明,身份适中,结构疏松;化学成分协调:总糖含量小于1%,总氮含量2%—5%,烟喊含量2%—4%,总挥发喊0.5%—0.8%,氯含量小于1%;香气质量明显改善。

  香料烟外观质量达到:叶长<20cm,桔黄色(巴斯马型)或咖啡色(沙姆逊型),油份足,光泽好,弹性强,组织细致;化学成分协调:总氮含量在2%左右,烟碱为1%左右,蛋白质低于9%,K2O高于2%,氯低于1%,醚提取物6%—10%,巴斯马型的总糖含量14%—22%和还原糖含量13%—20%,沙姆逊型的总糖含量10%—16%和还原糖含量8%—12%;烟叶香气和吃味的风格突出,香气量足,在混合型卷烟配方中配伍性好,适合混合型卷烟发展的需要。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烟草面向21世纪的挑战,在烟草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尽快在全国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①烟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②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③烟叶生产保障和服务体系;④烟叶及其农用物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主要任务是实施科教兴烟战略,以改进烟叶的内在品质,提高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和降低烟叶有害成分为重点,狠抓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强化技术推广,全面提高烟草农业科技水平和烟叶生产水平,实现烟叶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 提高我国烟叶质量的措施

  (一) 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

  1. 烟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 加强重点研究机构的建设,健全烟草农业科研开发体系。

  构建以行业内外的科研单位和院校为主要技术依托的国家烟草农业科研体系;选择中国烟草南方和北方育种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科研单位设立不同学科的重点开放试验室;建立烟草行业博士后流动站;完善各类烟草农业试验站、病虫害预测预报网、检测站等机构的建设;依据科研机构专业特点和科技创新能力,确定其科学研究方向,使行业形成研究重点明确,优势互补,层次清晰,系统推进的烟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把提高烟叶质量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坚持研究与开发相结合、行业内外科研力量相结合、国内外科技交流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相结合,通过科技咨询、联合攻关、合作开发、成果共享、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全力解决烟叶生产急需的重大问题,以提高我国烟草农业科研和生产水平。

  (2)联合攻关,实现重点突破。

  ① 以生物技术研究为核心,通过深化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开展外源抗病虫基因的克隆和转移技术、基因表达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常规育种手段与生物技术综合运用相结合,培育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优质抗病新品种和低有害成分新品种以及适应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的优良新品种,尽快解决烟草主栽品种单一,后备品种不足问题,为提高我国烟叶质量奠定种质基础。

  ② 开展提高我国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的综合技术研究,探讨水肥互作效应,优质烟叶营养平衡理论和烟叶香气形成机理,解决高香气烟草品质形成时地下营养、空间营养与烟株营养三者平衡协调问题;开展烟叶成熟机理及外观指标研究,调制过程中增加香气物质、促进化学成分协调的技术研究,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的综合配套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③ 加强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和地方名优晾晒烟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开展不同烟叶品质类型的调研与种植区划,合理布局,开发具有特色的优质烟叶,不断满足我国混合型卷烟发展的总体需要。

  ④ 开展以预防为主、生物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解决生物防治技术关键问题。近两年内规范烟用农药的品种和使用技术,降低农药残留量,提高烟叶安全性。

  ⑤ 开展烟叶质量评价和工业可用性评价方法研究,促进卷烟厂积极进行配方改革,扩大烟叶使用范围,提高上部烟叶在配方中使用比例,合理利用烟叶有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⑥ 面向我国西部大开发主战场,积极开展以烟草为龙头的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加强西部烟草生产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系统研究。

  2. 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

   (1)在国家局宏观领导下,由烟叶生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各省、地区、县烟草公司以农业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通过设立项目,合理分工,分层次推广和运用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烟农种烟技术水平。形成“公司—科技—农户”的烟叶生产技术服务运行机制,使科学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标准化基层站建设,健全收购制度,改善基层人员结构,提高技术素质,把基层站建设成为科教兴烟战略的坚实阵地,使其真正成为科技成果和烟叶生产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研究、组建烟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烟叶生产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全国烟草科技成果转化和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

   (2)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把已有科研成果通过组装配套集成,应用到烟叶生产中,落实在提高烟叶质量上。

   ①实现烟草品种更新换代,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从2000年起,用二年左右时间更新K326和NC89品种,扩大K346、RG11、RG17、中烟98及云烟85等优良新品种的种植规模。2000年K326和NC89实现40%以上更新,2001年达到全部更新。同时各地要积极安排新品种试验、示范,开展新品种的良种良法配套栽培调制技术研究,大力推广适宜本地区的优良新品种,确保烟草品种的种植良种化和布局合理化。

  ②普及推广烟草集约化培

相关推荐:

限制未成年人在非工业部门夜间工作建议书

采矿和运输业劳动监察建议书

国际航空运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