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有关政策问答

发表日期:2011-05-03 19:50:16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一、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二、职工个人是否需要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三、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如何申报工伤?
    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地址:舜水南路119号,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劳动保障局窗口;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工伤事故伤害无伤残等级并发生医疗费在1000元以下的,向当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服务窗口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作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四、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伤残、死亡可以认定为工伤?
    《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五、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伤残、死亡可以视同工伤?
    《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六、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伤残、死亡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七、什么是停工留薪期?如何确定?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限。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八、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工伤职工的抢救、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垫付,医疗终结后,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结算。住院伙食补助费由所在单位按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转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九、对工伤职工的就医管理有哪些规定?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治疗的,应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的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伤情稳定后及时转往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职工治疗工伤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以下简称目录)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医疗目录按余姚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职工就医时,用人单位应将该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情况书面告知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
    工伤职工因伤(病)情严重、定点医疗机构条件所限等原因,确需转外地医疗机构治疗的,应按规定办理转院手续。确需转往宁波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仅限于转往本省省级和上海市市级公立三级医疗机构。
    工伤职工办理转外地就医手续,应由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书面提出转外地就医意见,并经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准。情况紧急的可先行转院,但应当在10日内补办转院核准手续。
   
    十、对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的管理有哪些规定?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辅助工作需要必须配置辅助器具的,由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本人根据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议,书面向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后,由经办机构核发《因工伤残职工辅助器具配置表》,伤残职工凭该表到定点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安装配置。
    工伤职工配置的辅助器具超过使用年限需要更换的,由职工本人向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办机构确认后,凭《因工伤残职工辅助器具配置表》到定点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进行更换。
   
    十一、1-4级的工伤职工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为24、22、20、18个月的本人工资;
    2、伤残津贴,分别以本人工资的90%、85%、80%、75%按月计发。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十二、5-6级伤残的工伤职工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为16个月和14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70%和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分别支付30个月和25个月,伤残就业补助金也分别支付30个月和25个月。
    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按每周年递减20%的标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职工到达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十三、7-10级伤残的工伤职工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为12、10、8、6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分别支付10、7、4、2个月,伤残就业补助金也分别支付10、7、4、2个月。
    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按每周年递减20%的标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职工到达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十四、职工因工死亡的待遇包括哪些项目?标准如何?

    1、丧葬补助金,标准为6个月的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为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60个月的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也应享受上述待遇。
  &nbs

相关推荐: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工作一天就受伤 没签协议照补偿

臂断异乡的维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