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工伤复查鉴定期间待遇争议案
发表日期:2011-05-03 19:48: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案情简介
职工祁某于2004年5月15日在某机械厂遭受事故伤害,之后经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伤残七级。双方就祁某的工伤待遇协商未果,祁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立案受理后认为,申诉人祁某发生事故伤害后已经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被诉人某机械厂尚未参加工伤保险,应当依法支付申诉人的工伤待遇。关于被诉人认为申诉人违章操作和不服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尚未履行申请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程序)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劳动争议仲裁委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仲裁裁决书后,被诉人不服,将该案诉至法院。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被诉人撤诉。随后,祁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与此同时,原告某机械厂认为祁某的伤情发生变化,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有关规定,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复查鉴定的申请,并向法院提出了执行异议,请求法院中止执行。
评析
对于此类问题,有关法规尚无明确规定,为了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有关法理及相关规定加以分析。
首先,劳动争议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原告当事人一旦撤诉,劳动争议仲裁委作出的仲裁裁决书应当继续生效。作为工伤职工的被告当事人在原告当事人拒绝按仲裁裁决书的要求履行给付义务时,被告当事人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应当执法履行强制执行的义务。
第二,《工伤保险条例》第28条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某机械厂以职工祁某自伤残鉴定起已有1年,而且祁某的伤情已发生变化,根据以上规定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请复查鉴定,具备法规明文规定的条件,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受理。
第三,以上工伤保险争议双方当事人为主张自己的权利,分别向不同的法定机构提出不同的申请,双方的主张虽然都符合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然而,其后果是相互矛盾的,集中到一点就是法院如何履行强制执行程序。对此,有关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工伤保险争议申诉人祁某凭生效的仲裁裁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没有理由拒绝,被诉人某机械厂依照法定程序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复查鉴定申请,在该委未作出复查鉴定结论之前并不影响法院履行强制执行程序。
另一种观点认为,法院不能简单地履行强制执行程序。虽然申诉人祁某持有生效的仲裁裁决书,但是,被诉人某机械厂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复查申请有可能变更祁某的伤残等级,从而抵消一部分祁某应得的工伤待遇。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可能产生两种结果,祁某的工伤待遇随伤残鉴定复查等级降低而减少,法院势必启动执行回转程序。如果祁某不愿合作将增加执行工作的难度;当祁某的伤残等级发生变化后,双方当事人都有可能重新回到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发生讼累难以避免。为此,法院可以在确保祁某生活之必面的前提下,将祁某的部分工务待遇先予执行,待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复查结论后,将剩余部分工伤待遇予以执行。这种方式至少可以避免因启动执行回转程序带来的麻烦。
本人赞同第二种观点。
相关推荐: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工作一天就受伤 没签协议照补偿
臂断异乡的维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