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香港地区建筑业工伤的特征、伤害程度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在某公立医院住院治疗的122例工伤病人及相同数量无工伤记录的人员(对照)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和使用情况、吸烟与饮酒情况进行调查。并用简化计分法(AIS)和伤害严重程度计分法(ISS)对工伤病人的伤害特征、类型和程度进行编码分析。结果 80%的工伤者身体只有一处受伤。<?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按照AIS编码,194个受伤身体部位中,49%是体表伤,26%属四肢伤,11%为脊柱伤。高空作业与伤害程度得分(ISS)显著相关。68%受伤者的工种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未接受正规教育、未接受安全培训和现在吸烟是发生工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建筑业是香港地区的高危险职业,改善工作场所安全设施和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建筑业工伤的发生。
目前建筑业是香港地区较危险的职业,全港有近一半工伤发生在建筑业(如1990年发生25 138起,占47.1%),致死性工伤则占近3/4(1990年发生58例,74.4%),建筑业工伤死亡率介于7.7/万~8.9/万之间。有关职业性意外伤害研究开展较少,多数研究也仅局限于手外伤。有关香港建筑业工伤类型、伤害程度、引起工伤的危险因素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我们对某公立医院收治的122例建筑业工伤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旨在探明建筑业内工伤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伤害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在香港某公立医院122例因工伤住院诊治的建筑工人为调查组,另在伤者的同事中按照配对的原则,随机抽取12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配对条件为,年龄大小不超过5岁,同性别、同工种,从未发生需要治疗的工伤事故。
2.调查内容:调查事故现场的详细情况,安全设施的可利用和使用情况,人口社会学特征(年龄、性别、工种、文化程度、职业和安全培训、工作经历),吸烟和饮酒情况。另用RK-1000数字式酒精测试仪对研究对象的呼出气体的酒精含量进行测量。按照香港劳工处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诱因区分为“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况”。其中“不安全行为”主要指:“在移动或有危险的设备上行走”、“不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工具或设备不当”、“不按操作规则或指导工作”、“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机器、运输工具”等23种行为方式;“不安全状况”主要指工作中内外环境有无“工具、设备不足”、“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操作方法不安全”、“高空坠物”、“无安全防护设施”等25种情况。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是”、“否”、“不适用”、“不清楚”四个备选答案中作出一项选择。
外伤特征和外伤程度摘自病历,并根据1985年版简化计分法(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进行编码。每一病例的伤害严重程度得分(injuryseverity score, ISS)为3个受伤最重部位的最高AIS严重程度编码的平方和,ISS系统主要涉及头颈部、面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骨盆韧带、体表6个身体部位。
3.统计分析:资料经SAS统计软件分析,内容为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