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人员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 和 ②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和各地的《〈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这里用了一个‘各类企业’将用人单位基本一网打尽,另外将‘个体工商户’也拿到了实施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里来了。这和和《劳动法》所规定的用人单位五大主体有所不同。五大用人单位主体是: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②个体经济组织 ③国家机关、④事业组织、⑤社会团体
二、不是企业正式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的在劳动中受伤怎么办?
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则适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三、在两个单位工作的职工怎么处理?
职工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时,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哪个单位出了工伤,就由哪个单位依法承担责任。
四、“临时工”在劳动中受伤怎么办?
“临时工”身份不影响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赔付责任。
在《劳动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单位都应当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在现行的劳动法律制度中,“临时工”已经不再是一个制度上的概念,而只是一个习惯用法。“临时工”在劳动法上的权利并不因其临时受聘用而与其他各类职工有高低之分,用人单位所承担的劳动法上的义务也不因其职工是“临时工”或“正式工”而有所不同或减免。因此,用人单位聘用“临时工”,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社会保险。
按照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必须为本单位的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而工伤保险制度上的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当然包括“临时工”。
五、“农民工”在劳动中受伤可否享受工伤待遇?
各类用人单位招用的农民工有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关待遇;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所在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农民工可以按照规定长期领取工伤待遇。也可以由本人申请,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同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一次行领取工伤待遇。其标准与非农民工没有区别。
六、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人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用人单位聘用劳动用工,都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社会保险。但事实上很多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虽然签订了一个很格式化的劳动合同,但不愿意给劳动者一份。劳动者手中什么也没有。但这没有关系,只要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并能证明是在劳动中受伤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工伤认定的情形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七、给‘私人老板’打工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在工伤保险待遇里没有从单位性质上加以区别,只要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 和 ②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和各地的《〈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八、给‘分包头’打工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分包头’要区分有资质和没有资质的分包头,有资质的‘分包头’本身就是注册的一个公司,如果给其打工,就成为他的工人,工伤后理应由他来承担工伤待遇支付责任。没有资质的‘分包头’,在一个工程的内部一般为临时性单包工,但在建设工程对外一般称‘第X项目部’,如果给其打工,工伤后理应由发包建设企业来承担工伤待遇支付责任。还有一种就是在别的单位接临时劳务的‘小包头’,如果给其打工,劳动中受伤后,现行处理方式一般不按工伤处理,但可按照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来处理。
第二讲 工伤保险费的缴纳问题
一、工伤保险有谁办理?保险费是否由职工缴纳?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 按照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必须为所有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办理工伤保险,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积极主动充分地履行这一法定义务,不能以任何理由推托,也不能因其他相关单位是否履行相关义务而免责。根据有关工伤保险制度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单位没有办理工伤保险,工伤后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
依此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工人缴纳工伤保险费,不缴纳的显然是违反了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劳动法》上的义务,在因用人单位违反法定义务而致工伤工人或工亡者亲属未能领取工伤保险待遇时,用人单位理应为此承担赔付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