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上诉人(原审原告)许大海,许晓林(已故)的父亲。
上诉人(原审原告)辽宁省某煤矿
上诉人许大海、上诉人辽宁省某煤矿因劳动争议一案,不服一审民事判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基本事实:许大海之子许晓林系辽宁省某国有大型煤矿行政科浴池工人,<?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审理与判决]
一审法院依据上述事实判决如下:一、煤矿给付拖欠45个月的工资10671.20元,并给付25%的经济补偿金2667.80元,给付三倍经济赔偿金40017.00元,合计53356.00元。二、煤矿给付医药费2520.00元及25%的经济补偿金630元,三倍赔偿金9450.00元,合计12600.00元。三、煤矿给付克扣工资款96.11元,给付25%的经济补偿金24.00元,给付三倍的经济赔偿金360.33元,合计480.44元。四,煤矿给付7年取暖费210.00元。五、煤矿给付许晓林住院期间内护理费9593.40元;给付许晓林非住院期间护理费57332.00元,合计66925.40元。六、煤矿给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8386.56元。七、煤矿给付许大海一次性精神损失费30000.00元。八、给付许晓林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1416元。九、给付许晓林外出看病及上访差旅费计22239.00元。
宣判后,许大海与清河门矿均不服,并提起上诉,许大海称原判对拖欠工资的赔偿标准低,应按5倍支付,对拖欠的护理人员工资,应给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漏判按月发给定期伤残抚恤金;精神损失费过少;许晓林出院期间亦应享受伙食补助费;对许晓林的医疗损失和家庭经济损失应予赔偿等为由,请求改判。煤矿称原判第二项内容非属医药费,而是扣除借款,判决给付12600.00元没有依据。许晓林住院期间已派出人护理,判决给付护理费9593.40元没有依据;许晓林非住院期间不需护理,判决给付护理费57332.00元没有依据;判决给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及给付原告精神损失费无法律依据,请求改判。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依照劳部发(1999)第481号文件第三条和劳部发(1994)第532号文件第六条,针对煤矿自许晓林工资中扣除2520元及1994年10月工资96.11元的事实做出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妥当,应予支持。许大海请求按五倍经济赔偿金给付理由不足,不予支持。由于清河门矿从许晓林工资中扣除的2520元并非借款,而是许晓林的医疗费,清河门矿当庭也予认可,故原判对此项处理适当。
许晓林住院期间,煤矿虽委派二人护理,但并未实际履行护理职责,其住院期间主要由许晓林亲属护理,清河门矿应当赔偿护理费用,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予维持。许晓林非住院期间护理费一节,鉴于许晓林因工无辜受害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难以自理的实际情况,应该给与护理补偿,原审判决正确,应当予以维持。许大海提出住院期间和非住院期间给付护理费外,还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的上诉理由没有法律依据,本院对其请求不予支持。
按照《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许晓林从定残之日起应当同时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领取伤残抚恤金,原审法院只判决清河门矿给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漏判按月发放伤残抚恤金。许大海对此项上诉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煤矿对此上诉请求无理,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由煤矿给付许大海精神损失费30000.00元无法律依据,本案为工伤赔偿纠纷,许大海作为工伤职工许晓林之父提起诉讼,对许晓林因工伤残的各项损失应以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处理,许大海主张精神损失费一项,均无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关于住院或是补助费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许大海提出许晓林非住院期间应享受伙食补助费,没有法律依据,本院对其请求不予支持。
二审判决如下:
一、维持一审判决第一、二、三、四、五、六、八、九项。
二、撤销一审判决第七项。
三、判决煤矿给付许晓林七个月伤残抚恤金计2446.08元(
[案例评析]
本案案情事实清楚。许晓林在煤矿工作期间,为了维护企业利益,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被第三人打成重伤,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应当享受工伤待遇;但是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煤矿方,却恶意阻挠许晓林享受工伤待遇,严重侵犯了许晓林的劳动权利,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许晓林因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及相应的工伤待遇而出现精神障碍,最后服毒自杀。在本案中,用人单位如此严重的侵犯职工的合法权利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否应该加重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本案的焦点问题。
一、 法院判决煤矿支付许晓林被拖欠工资、被克扣工资(及上述项目25%的经济补偿金)并支付经济赔偿金,是符合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的。
许晓林作为工伤职工,是为了企业利益而遭受的事故伤害,依法应当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与福利,这是《宪法》、《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被告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本应在遵纪守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成为社会典范,但被告知法犯法,蓄意违反法律规定,非法剥夺许晓林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长期拖欠甚至克扣许晓林的工资,断绝了许晓林的基本生活来源,几乎剥夺许晓林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导致许晓林身体、精神状态急剧恶化直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被告的行为主观恶性极大、后果极为严重、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公民或组织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任何违法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法律均可以对公民或组织的违法行为予以制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就是对于用人单位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法律后果,是对用人单位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为的制裁。其中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本条规定的不仅仅是行政机关对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处罚权,更是规定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侵害其合法权益时获得赔偿的权利,目的主要是为了赔偿因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因此也应该属于劳动者的一项民事权利。许晓林作为一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伤职工,煤矿不但没有依法为其落实工伤待遇,给予应有的医疗费用,反而停发其基本生活费,切断其唯一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把为煤矿作过众多贡献、为维护被告利益而严重受伤的工伤职工逼上绝境,最终逼上死亡之路,这种令人发指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后果。因此,法院判决煤矿支付许晓林被拖欠、克扣的工资及其补偿金并支付经济赔偿金,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的!
从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恶劣性质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来看,三倍的经济赔偿金显然还是偏低的。
二、用人单位恶意侵权置工伤职工严重精神损害——二审判决撤销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值得商榷
煤矿蓄意违反法律规定、恶意不予落实许晓林工伤保险待遇的行为,导致许晓林得不到及时救治,许晓林的家人为了许晓林的工伤维权四处上访、旷日持久,历尽艰难,许晓林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含冤而逝。煤矿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本应成为遵纪守法的典范、善待职工,却采用种种卑劣的手段侵犯许晓林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严重的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了许晓林死亡的直接原因,对许晓林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损害,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既然存在侵权行为,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这是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工伤保险责任并不能取代民事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相关推荐: